掘火档案

A Selection of Critical Mass in Music, Films, Literature and Beyond






信息

瑜珈熊 发表于04/01/2014, 归类于乐评.

钢琴技师看钢琴家触键

 

钢琴家Charles Rosen在《钢琴笔记:钢琴家的世界》的第一章里用不少篇幅剖析了钢琴演奏中所谓的“触键”问题。

他说暂不考虑踏板,钢琴上的一个单音无法被演奏得更美丽或更不美丽,实际上只能被演奏得更强-更弱,或是更长-更短……与一代代、千万个钢琴老师所信相悖的是,没有一种更优雅的按下琴键的方式能对最后的音响产生哪怕最细微的影响。手臂和手腕运动优雅还是戏剧化,对钢琴击弦机的运作是没有实际影响的。这里他说的是没踩踏板时的单音。当然,之后他从各个角度给出了他认为我们听到的不同触键,以及音色的真正来由。

他的如此看法当然是基于对钢琴击弦机原理的一些了解。简单来说:手指按下琴键–>琴键触发击弦机中的一系列小杠杆–>琴槌被这些杠杆由静止加速–>琴槌在离琴弦相距1-3毫米的时候脱离与杠杆系统的接触–>琴槌击打琴弦–>琴槌与琴弦之间极短暂地相互作用–>琴槌在琴弦和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回到原始位置或在高位被一个机械系统定住[不明白没关系…]

不少学钢琴、教钢琴的人读到Charles Rosen的这段文字,估计会一愣,甚至不服。我当时读到这段时则很欣慰,心想大钢琴家、大作家的见识就是不一样,能够看透现象直抓本质,能站在客观的角度冷静分析。

然而,随着对钢琴击弦机和发声现象的更深入了解,我开始对Rosen这派的观点产生怀疑。

在2007年11月份的美国钢琴技师协会杂志上,几位钢琴技师就对这个问题展开过讨论。起因是一位技师跟他的钢琴教师朋友就单音触键与音色间是否有关系提出了相对立的看法。技师让老师在琴上示范,据技师说,老师只能弹得更响或更弱,没法在同一音量上展示不同的音色。

一位我认为对这个问题很有发言权的钢琴技师是这样解释的:

[翻译开始]

“这是个对我来说很有兴趣的话题,因为我在不同场合下经历过不同触键方式对音色的不同影响。当我在大学学音乐时,我觉得钢琴的音色不能受触键方式的影响,但随着时间推移,我有了相反的结论。第一个有说服力的情景发生在一个钢琴比赛的选琴日。所有的钢琴技师紧张地坐在观众席里看着比赛选手从一架琴移动到另一架琴,在20-30分钟的时间里决定比赛时用哪台。如此,在较短的时间内,我能听到不同的钢琴手弹奏台上的5台琴。喔!不同的的琴在不同的人手下真是太不一样了!这些区别一点也不微妙–同一架琴在一个人的手下听起来很糟糕,而在另一人手下则非常动听。”

“这并不仅仅与每个琴键是怎样被按下去有关系。如何运用踏板、如何在连奏(legato)时连接音符、如何突出和弦的不同声部,都对音色有极大的影响,这并不难解释。然而,有更多的差别则来自于弹奏琴键本身。一位钢琴家能够让一架好琴听起来很单薄、刺耳和短促,而另一位则能让这架琴听起来温暖、饱满和有歌唱性。”

“我在调琴时,尤其调到高音区时,就能查觉这些差别。当用Cybertuner[注:一种高级的钢琴技师专用调音软件]测量钢琴时[单音],确实有可能找到一种特别的弹奏方式能让所产生的音色更清晰、延音更长。我无法精确地描述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触键方式和琴键运动,但这种触键是坚实/确定(firm),但又并不强硬(hard)的,并且随着不同钢琴会有变化。”

“我对这些差异能给出的最好解释来自于观看记录琴槌击打琴弦的慢速影片中琴槌柄(hammer shank)的弯曲以及琴槌本身的振动(vibration)。同一支琴槌,以同一速度击打琴弦,会产生某一特定音量,但琴槌如何被加速到那个特定速度则会影响琴槌柄的弯曲和琴槌的振动,音色也会因之而不同。柔韧(pliable)的触键会使琴槌在初期被缓慢加速,并在琴槌离开杠杆系统的那一刻达到目标速度。强硬而缺乏柔韧(hard and unyielding)会更突然地加速琴槌,引起更多的琴槌杆弯曲和琴槌振动,从而影响最终的音色,因为琴槌在击打琴弦的一刹那自己也在在振动。”

“从另一角度来看,击弦机系统中的噪音也对最终音色有所贡献。比如,琴键落到尽头时发出的闷响绝对对音色质量有贡献。琴槌击打琴弦后振动[注意,上段中他说的振动是琴槌击打琴弦之前的振动]而产生的敲击声,也被我们听作音色的一部分,而这受到接近琴槌区域的琴槌杆的坚硬度(stiffness)、黏琴槌杆和琴槌的胶、琴槌总档(hammer flange rail)[即88支琴槌杆所被固定的地方]的设计等等因素的影响。一位触键大力强势,但并不深的钢琴家会在某一个击弦机上产生不同的噪音,所产生的音色我们听起来也会不一样。”

“击弦机轴(action center)[即能让琴槌杆及其它零件旋转的装置:金属的轴钉center pin裹在轴衬呢bushing cloth中]对音色有很大影响。当我们考虑琴槌朝向琴弦的运动过程,这就不难理解。但并非只是松或紧这么简单。轴衬呢的硬度,还有在轴钉处琴槌杆的弯曲,都能影响琴槌受约束的程度,以及琴槌向两侧的振动[之前提到的都是在琴槌柄方向的振动,这里强调在另一垂直方向的振动。以人体做类比,你现在低下头,脖子为琴槌柄,头为琴槌。左右摇头即为‘琴槌向两侧的振动’,而上下或前后摇头即为之前所提到的振动]。

“钢琴音色的产生过程非常复杂,我们很容易在企图考虑到所有影响因子时而迷失。所有这些因子不仅能影响不同钢琴家弹出不同音色,也解释了为什么不同钢琴家的特定触键和弹奏方式会更适合某种特定的击弦机设计和状态。”

[翻译结束]

抱歉有点懒没有插播图片什么的,但附两个显示琴槌柄弯曲和琴槌振动的慢速影片:

另一个:http://mit.tv/wzpFch

“琴键落到尽头时发出的闷响绝对对音色质量有贡献”–好奇的读者可以以不同的力道和触键深度去弹钢琴键盘最高的几个音。你应该能很容易把琴键触底发出的木头闷响和琴弦振动产生的乐音区别开来。尝试不同的触键方式,听听这个闷响是否有变化。在中低音,这个闷响仍然存在,只不过与琴音更混合而不易区分罢了。

击弦机的各种轴(action center)对琴槌运动的影响不太好解释说明,我也就不进一步掰饬了。

其实,还有很多、很多可以考虑的因素……




评论已关闭。

掘火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