掘火档案

A Selection of Critical Mass in Music, Films, Literature and Beyond

世纪末的女神们

rei

文/Rate

姓名 草薙素子(Motoko Kusanagi) 凌波レイ(Ayanami Rei) 仓岩玲音(Lain)
脸部 紫色蘑菇头,两侧略长;肤色偏暗;蓝色瞳仁 蓝色蘑菇头,两侧均等;肤色漂白;红色瞳仁 棕色蘑菇头,一侧稍长;肤色正常;棕色瞳仁
体型 四肢结实、丰乳肥臀、身高168公分 骨感纤细、长腿波霸、身高158公分 瘦弱矮小、尚未发育、身高不详
表情 坚毅 冷漠 懵懂
年龄 21 14 14
类型 格斗御姐型生化人 三无萝丽型克隆人 基本属于萌系,但缺乏女性性征。信息人
性行为及其作为欲望客体的作用 虚拟性爱(与女伴)。满足男性对女同性恋的行为窥视。 无性爱史或群交(在同人版中被群P)。满足男性对处女和充气娃娃的双重欲望投射。 同性恋倾向。对男性不感兴趣。貌似无同人。
任务 武装刑警,打击犯罪——肉搏式杀戮 零号机驾驶员,对抗使徒,实行人类补完计划,整合全人类的灵魂——机械式杀戮 网络黑客,收集集体无意识——信息世界的唯心论
科学理论参考 生化技术、生物工程 克隆技术 舒曼共鸣理论Schumann resonances
绯闻关系 巴特:素子的助手,默默的仰慕者,传统的铁汉形象 碇司令和碇真嗣:长者是科学家、阴谋家、猥琐的中年男子;幼者是怯懦寡言的少年,对异性尚处意淫阶段。 没有重要的男性角色,只有一个亲密的女性朋友爱丽丝。
同样的台词 我是谁?

上世纪九十年代,日本动画界涌现出一批以女性为主角的cyberpunk杰作。最知名的是Ghost In the Shell、 Neon Genesis Evangelion以及Serial Experiments: Lain这些女主角的设计不仅体现了cyberpunk文化的精髓,还镶嵌了独特的日本趣味。更重要的是,这三位女主角在作品中都被赋予了神一样的地位,这“神”融合了基督教和日本泛神论的唯心主义色彩,成为一种国际文化的杂交产物。她们分别是Motoko Kusanagi(草薙素子)、Rei Ayanami(凌波丽)以及Lain Iwakura(岩仓玲音)。

在所有的宗教中,任何最高级别的神都是无所不知的。既,神不会自问。而Motoko、Rei和Lain无数次反问自己的话就是:我是谁?由于Cyberpunk与存在主义哲学有密切渊源,因此她们并不是古典时代被供奉起来的神,而是人类用来实现某些秘密计划的终极工具,一种工具化的神。

在Cyberpunk的世界里,女性与科技的结合总是可以缔造神话。尽管这些女神看起来完美万能,但事实上,她们更像一层面具,随时可能从自己的神像上剥落。

motoko

她们对自己的肉体、或者说外壳相当的轻视——Motoko让自己旧的身体和别人合一,灵魂寄居在一个黑市上买来的玩偶体内;Rei曾说“我就算死了,也是可以被替代的,因为我可以被复制”;Lain则干脆连身体都是虚拟的。这种这种自我认同的卑微性和匿名性比普通的人类还要更深一层,她们更像是无生命体的人偶,由于苍白到极点反而具备了某种神性。这就是一种日本式的“工具美学”。

比较一下她们的外形,会发现她们有一个递进的关系:Motoko丰乳肥臀,十分强壮;Rei四肢纤瘦但有与其年龄不符的胸围;Lain则越发地显得细弱无助,乃至性别特征看起来都很模糊。从Motoko到Lain,是一个“去肉感”化的过程。从一个成熟女性逐渐变成了小男孩似的身材,除了有日本审美潮流的影响外,还有一个更内在的原因我认为是从Ghost in the Shell到Lain是一个越来越接近极端唯心论的过程。如果说Motoko挣扎在自己灵魂的归属问题上,Rei是找不到肉体存在的意义,那么Lain则是根本跳出了肉体和灵魂的二元对立关系。对Lain来说,所有的“人”都只是网络信息的数据库。现实世界只是网络数据的实体化。正如她同班同学Chisa在自杀后依然发来电子邮件对她说:“我不是真的死了,只是抛弃了肉体——我还活在网络中。”而那种“活”并不是某个灵魂的活,而只是一种无边无际的存在,像大气层一般,看不到个体。可以说Lain的主题真正深入到了cyberpunk文化的黑暗核心:在科技的影响下,人类的实体已趋向灭亡,肉体没有意义,自然也就没有与之对应的关于灵魂的拷问,最后,所有的存在都只是一种共振现象。到Lain这里,Motoko和Rei的痛苦与哀伤都被解构了。因此我们看到Lain的脸上有时候淡漠,有时候则会忽然浮现出一种玩世不恭的邪恶。

Lain的造型是比较扁平的,绘画风格也趋向简洁,强调黑白对比。女神的“存在感”越来越弱,而恐怖感越来越强。在Motoko身边,我们还能看到深爱着她的助手巴特,一个传统的孤独硬汉形象,他和Motoko的暧昧关系带有早期科幻故事的浪漫色彩;在Rei身边,同龄人Shinji及其父亲组成了一个俄狄浦斯式的精神分析原型,也是戏剧化故事的经典模式;而在Lain这里,我们看不到特别突出的结构或者情绪,能看到的只有淡漠:淡漠的家庭,淡漠的朋友,淡漠的社会。Lain不清楚自己的过去,对环境的反应也十分疏离。大多数时候,她体会不到绝望或悲哀,只是机械地沉浸在网络世界中。直到她最后发现了自己的身份,她也依然选择了一种“抹去记忆”的技术化方式。这种方式与其说是带着一点温情,倒不如说是彻底的无情:只要删除数据,就什么也没有发生过。

lain

由于Lain的人性特征极度缩减,使Motoko和Rei身上具有的母性含义在Lain身上也找不到踪迹了。Lain像很多普通女孩一样喜欢抱着熊公仔,拥有一个看起来很正常的家庭。完全不像Motoko或Rei那样生活在一个极端残酷和动荡的环境里。如果说Motoko和Rei让男性观众青睐的原因之一是她们都具有某种来自母性神话的性感(Motoko是一位保护者,Rei则是母亲的克隆与化身),那么Lain则完全是一个没心没肺的黑客。因此,神话到了Lain这里被再一次地解构、压扁。笼罩着Lain生活的并不是斗争与史诗,也没有大喜大悲和残酷天使的剧情,而只是一团灰蒙蒙的介质,分不清真实与非真实。因此,相对于前两位女神,Lain更有可能接近神的本质,更有可能摆脱一种工具化的身份。然而遗憾的是,Lain的故事到了最后,并没有自圆其说。

文学毕竟不是数学公式,有时难以被严谨地设计。Cyberpunk需要建立在一个结构封闭的故事上,而这个结构本身就是一个悖论:它为了避免产生bug而创造了神,但神本身似乎就是最大的bug。这三部杰作共同的缺陷就在于故事依然缺乏严谨性。东方式的内省手法很多时候占据了影片的主导地位,使观众迷失在一种世纪末的情绪里面,但本质上,他们都没能够恰如其分地展现一幅完整的虚拟画卷。三个故事的结尾都有些含糊其辞(甚至EVA系列不断地放烟雾弹以期逃避最终答案),可能是因为触及到了唯心论的尽头,纵然是女神,也只能无解吧。

番外:

中国古典的道家思想认为,艺术的境界有“道器之分”。“器”就是工具化——过度精美的东西总是更依赖于工具的先进性,因此,无法与真正的“道”的境界抗衡。道自身是一种更强调天然状态的先验理念,于是,对工具的轻视形成了中国文化更偏向于虚空与平和的境界,这恐怕也是中国文化始终无法与西方工具化理念很好地沟通的原因。与此不同的是,日本文化先天性地执著于在中国人看来很“器”的东西,即日本传统对于形式感的迷恋。因此,cyberpunk作为一种起源于西方、得益于科技发展的亚文化系统便很好地嫁接在了日本的传统美学上,并与当代日本的科技繁荣挂上了钩。Motoko,Rei和Lain好比是科技时代里的浮世绘仕女图,虽然已不是人类,仍旧把对女性形式感的追求发挥到了极致。

番外的番外:

当我长大以后,我发现我最喜欢的其实是Asuka,而不是Rei。会穿着红色战斗服和黄色连衣裙以及白色内裤的Asuka,狂妄、幼稚、同时又怯懦着的Asuka。听说她已经以惨烈的形式被杀害,我还没有敢看剧情。但我预感到一切文字都已经无力去纪念她,所以我对EVA的女性角色将不再写任何文章。另外,本文只是一时兴起,选了几个知名人物做了粗略的比较分析,因我看的片毕竟有限,期待他人的补完。




One Comment

  1. Terf
    11/29/2020

    哈哈

留言

要发表评论,您必须先登录

掘火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