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述:姓瑜,名珈熊。常被混淆为 “瑜伽熊”。若您还没看出二者区别的话,请戴上您最合适的眼镜。若还没看出区别的话,请重新验光配镜。若还没看出区别的话,正确答案是这样的:我的珈是斜玉旁的“珈”,非单立人旁的“伽”。您的恍然大悟是我最大的慰藉。
钢琴音色的产生过程非常复杂,我们很容易在企图考虑到所有影响因子时而迷失。所有这些因子不仅能影响不同钢琴家弹出不同音色,也解释了为什么不同钢琴家的特定触键和弹奏方式会更适合某种特定的击弦机设计和状态。
个人以为,访谈中大淮谈及如何摸索自己的音乐方向、音乐理念如何转变、对音乐里“什么叫对?什么叫错”的思考等段落,值得所有年轻或不那么年轻的乐手们借鉴与共勉。
To Everything (Tune, Tune, Tune)
There is a season (Tune, Tune, Tune)
And a time to every purpose, under HeavenA time to be born, a time to die
A time to plant, a time to reap
A time to kill, a time to heal
A time to laugh, a time to weep
这些“指示”也被称为“Event Score”。另一个关键词是“Fluxus”。Event Score 由美国概念艺术家和先锋作曲家 George Brecht 所发明,之后又被La Monte Young和野奶奶等发扬光大。Event Score背后的幽灵是约翰笼子。笼子曾在58-59年间为Brecht传道授业解惑过,解惑地是纽约的The New School for Social Research。
深受摇滚影响的鼓手也大多不谙“少即是多” (less is more)和“松弛的强度”(relaxed intensity)这类更为爵士乐手所尊崇的理念,爱过度强调感官刺激而弃动态与力量变化之于不顾。这亦是Fusion的顽症之一。
歌手张乐毕业于美国新英格兰音乐学院(New England Conservatory of Music)爵士表演系,其后又于纽约Queens College的Aaron Copland音乐学院获得爵士表演专业的硕士学位,期间于纽约演出、教学,今年五月即要回归上海造福上海人民…
在波士顿快四年,但从未在哈佛看过爵士演出,真是罪过。两年前Roy Haynes携乐队来哈佛,因工作而错过,这次老头儿又来凑热闹,当然不能放过,何况Benny Golson、Cecil McBee和Eddie Palmieri这三个老家伙也同来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