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从哪里开始聆听爵士乐呢?这当然是一个没有标准解的问题,然而,对于很多欲入爵士之门而不得的人来说,也许1959年便是最佳入口之一。
伯恩斯坦对堂吉诃德的解读是柏拉图主义的回响,充满着美国式的乐观精神。这种乐观来源于相信美国梦可以实现,相信向上流动的可能,相信生活由自己不由别人主宰。
这是一次自我探索的旅程,同时也唤起了听众的情感。接受身边人的影响,接受知识的熏陶。通过他的音乐分享故事,并与那些能感同身受的人交流。
梅西安创造了独特的音乐语言,来描述这个世界中转瞬即逝的轻盈和亘古不变的凝重,不仅为室内猫开辟了神游的空间,也为更重视声音本身的二十世纪现代音乐奠定了基石。
在这样的社会风潮下,古典音乐的普及更多集中于贝多芬、莫扎特这样的“一流”大师,而其他更多作曲家的作品则备受冷落。这样一来,节目中所说的李斯特的作品不为人熟知也就毫不奇怪。
古典乐和民间音乐逐渐代表了两种看起来截然相反的生活方式。但倘若强势的前者试图了解自己——就像哲学要求人类做的那样——结果便是,它一直受着后者的支持,后者是前者的源泉,甚至每一个作曲家乃至演奏者,都有着自己民族的性格。
这期节目虽然不像之前的乐理系列是较为深奥的学术讨论,有较严谨的定义与规则,但简单介绍了爵士乐的感性特点,很有助于了解爵士乐这种音乐流派。
在这样一个时代大背景下,“艺术家的选择”已非艺术风格选择,而是政治立场和社会责任的选择,这个立意也使得这本期《年轻人的音乐会》从单纯的音乐讲解跃迁到了社会责任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