掘火档案

A Selection of Critical Mass in Music, Films, Literature and Beyond






信息

肥内 发表于12/29/2015, 归类于博客, 肥内.

重訪2015之榜單篇(1)

booradleys

既然今天依然無暇寫回顧文,乾脆貼一些簡易榜單好了,順便應昨天電影120歲生日的景。不過,就算寫寫榜單,也算是重訪2015,比如,等一下及將會看到一個「還可以陪我很久的搖滾樂」單子,是這幾個月(是的,幾個月)陸續挑選且重聽之後定下的單,所以,也是這一年內很重要、占去很多時間的工作。所以在回顧文擺清單應該是恰當的。好吧,其實我愛發什麼文發什麼文,也不需要這麼多理由啦~

 

**

榜單A.還可以陪我很久的搖滾樂

  1. Tortoise – Millions Now Living Will Never Die (1996)

其實就為一首歌〈Djed〉而已。雖說其他首也都湊合,特別是像比較沒有旋律性的〈Survey〉或〈Dear Grandma and Grandpa〉還是很好的。但他們的「音效」作品還真很像Pere Ubu以前做的東西,特別是《Dub Housing》裡頭的曲子。

  1. Funkadelic – One Nation Under A Groove (1978)

在A~Z系funk裡頭,大概比較能聽得進去的,就是這F-Funk(且也就這張)啦~很黑,但是挺來勁的。

  1. Elvis Costello – This Year’s Model (1978)

其實他的東西有很多很土的部分,可是好像聽起來還是挺爽的。有趣的是,他的貝斯部分其實還是挺厲害,特別是鍵盤配器部分;反而,吉他比較打醬油的感覺。正在一邊重聽〈Hand in Hand〉,鍵盤在背後好俏皮。

  1. Washed Out – Paracosm (2013)

這可能是這張單裡頭最「新」的作品了。老實說,這種飄渺的主唱潮流裡頭,我大多非常討厭,但這張呢,不知道,就感覺有一種很幽雅的味道。反覆都聽了好多遍,試圖要說服自己為何選了這張而踢掉像Sigur Ros或甚至Pink Floyd的專輯,但,我沒有好理由,可是就是很喜歡。

  1. Pulp – Different Class (1995)

這張曾在我的Top.10上停留多年的專輯,也隨著歲月,慢慢被刷淡了。雖然它依然是唯一一張不需要看歌詞幾乎能整張跟著唱的專輯,但是並不會因此增加它的厚度。且,久了就像啟蒙我聽音樂的表哥說的,他們還真是一招半式闖江湖啊。

  1. The Boo Radleys – Learning to Walk (1991)

雖說這張聽來多數還是屬於「後-MBV」作品,可是在旋律性上,以及配器與音效,我感覺已經有潛力了。聽聽看〈Song for Up!〉後半曲的音層吧!還不說像〈Naomi〉或〈Everybird〉的前奏了。

  1. Jim O’Rourke – Eureka (1999)

這張還留有一些低限實驗痕跡的作品,感覺他還在摸索主流與實驗之間的平衡,當然,要說實驗也沒多實驗。不過從調性到無調性還是挺柔順的。不過,之前帶他幾張專輯給表哥鑑定,他是覺得Jim的東西也太過會個一招半式就無限放大的,並且,錄音做得太滿,其實沒什麼層次。經表哥的指點之後,我也慢慢有此感覺,不過儘管如此,對於像〈Something Big〉這種曲子還是沒什麼抵抗力。

  1. Hüsker Dü – Zen Arcade (1984)

這張也算是我花了很多時間去適應的專輯,且很怪的是,與其他相對龐克的音樂比起來,唯獨他們(且也只有這張)是讓我年紀越大越喜歡哩!有些很粗獷的東西,也有柔情的時候。我印象中,吳正忠的《搖滾經典百選》(這本書已絕版,且我借給朋友也就沒回來了,朋友也失聯了,這本算是我的搖滾啟蒙之一)裡頭在講這張專輯的創作過程,也幾許的神奇。曾有一段時間還很愛Sugar的《Copper Blue》,現在放在這張《Zen Arcade》面前,還是很小兒科了。

  1. The Flaming Lips – Yoshimi Battles The Pink Robots (2002)

就厲害程度,這張當然不比《Zen Arcade》,不過算是摻雜了很多當時聽這張專輯的回憶,且,很多曲子也格外順耳,比如〈One More Robot / Sympathy 3000-21〉這類的,貝斯聲線好誘人啊~

  1. Interpol – Turns the Light on (2002)

這張專輯感覺再幾年也有被踢出去的嫌疑。不過我還是很喜歡他們乾脆的編曲,其實是少見的。貝斯聲線也是很迷倒我的部分,儘管並不複雜。有些曲子也都是挺慢熱的,像〈Hands Away〉,但後來它後段的「嗶嗶」聲卻經常縈繞不去。

  1. Pearl Jam – Ten (1991)

我記得自己曾以「搖滾界的《公民凱恩》」來形容它(並且因此,我試圖把一些搖滾專輯拿來對應經典電影,但發現這個遊戲很難),也就是著眼於技巧一流,但就是有點冷了。這張專輯的A面(前六首歌,以前它在我家還是只有卡帶的時候,我聽的機會多些)大概是我以前最常聽的吧,也比較熟悉,每一首都是勁曲啊!特愛〈Jeremy〉那如波濤般的聲牆。

  1. Pavement – Slanted & Enchanted (1991)

在這次重新評選之前,我都沒意料到它居然不是我的十大……以前很習慣地就把它擺在十大裡頭,且往往高居6或7名。不過,也許我年紀大了,聽不慣小朋友的音樂了,現在感覺已經不如過去來得驚喜了,對於這麼訴求簡單化的樂隊來說,沒有驚喜就死了一半了……

  1. U2 – The Joshua Tree (1987)

這張名次這麼偏後也有點出乎意料,不過反覆重聽,感覺有些曲子還是不怎麼出色,所以放在這裡也是剛好而已。但那幾首超棒的曲子還是硬底子啊!

  1. Slint – Tweet (1989)

老實說,第一次聽到這張專輯,完全是因為《非古典》雜誌裡頭對《Spiderland》的盛讚但又買不到後者的前提下,彌補心情,在二手CD店買下他們這第一張專輯,但老實說,懷抱著對《Spiderland》的期待來聽這張,不免失望。因為感覺花俏在於錄音和音響效果,音樂本身還是比較單薄。不過,多年聽下來,慢慢也習慣了,似乎就越來越有味道了。想一想這真的是一個雖短命,但幾乎可說是一開始就健全的一個樂隊,尤其是後來才知道收在第二張專輯中的多數歌曲都在這個時期已經完成(且編曲大致上也相去不遠),你就會知道,他們有多前進了。

  1. James – Laid (1993)

這張耐聽的專輯應該更多受到表哥的影響,因為當年他可是極力向我推薦這張專輯的。多年來,我不斷反覆試著要去喜歡它(就像我也試著欣賞表哥極愛的Coldplay一樣,但失敗了),現在,這把年紀了,感覺好像才對味了。而且現在聽來,真的是一張很沉得住氣的黑暗音樂哈~(主唱聲音超棒有沒有?)

  1. Pere Ubu – The Modern Dance (1978)

這張的魅力也不比當年剛聽到的驚豔了。我推薦給表哥時,說它比Pixies還原始(指的是《Surfer Rosa》及《Come on Pilgrim》時期的他們),表哥很驚訝,後來聽一聽,不知道他什麼感覺,當時除了這張,還拿了《Dub Housing》給他,他後來好像對後面這張比較有印象。不過,大抵來說,很可能是因為David Thomas的聲音帶來原始的假象吧,其實他們的音樂規劃得很細膩啊~更重要的是,這批在1998、99年前後重新混音數位化的專輯,錄音聽起來真的超棒的。這個絕對是加分的。我覺得這一批感覺一鼻口出氣的團員組在一起,就是能產生這麼奇特的效應。任何變動都會造成傷害。

  1. Jim O’Rourke – Halfway to a Three Way (1999)

後來想一想,他的東西,做這樣一張迷你專輯就夠了,比較可以遮醜。即使問題還在,特別是錄音的部分,但是像〈Not Sport, Marital Art〉這樣的曲子實在美得不得了,還管滿不滿的問題。後面那首〈Working Place〉甚至給了我一部短片的靈感(且真的拍了,但一直沒有剪接出來就是了)。

  1. U2 – Zooropa (1993)

雖然表哥對《Achtung Baby》之後的U2都十分反感,包括這張,不過呢,這張或許反而是我聽最多遍的U2,但,在卡帶時代,我也主要聽A面,就是前五首,在我感覺每一首都無懈可擊。但後來買了CD之後,B面的歌也開始經常聽了,也開始聽到更多喜歡的東西,像是〈Some Days Are Better Than Others〉的貝斯啦~或者〈Dirty Day〉中後段的轉調之類的。

  1. The Smashing Pumpkins – Mellon Collie & the Infinite Sadness (1995)

其實也曾為了他們哪一張專輯比較代表性,跟表哥有過一些討論,他當然是覺得《Gish》以及當年唱片行店員給他推薦的《Siamese Dream》較好,但我呢,當年大概也受到《音樂文字》(另一本,應該說,是第一本啟蒙音樂書,當然,它也絕版,且也同樣是以前借出去沒再拿回來了)的影響,在沒什麼零用錢的前提下,省吃儉用,買下這張雙CD,並且,在還不懂得欣賞它的時候,逼自己天天聽。如果沒記錯,考大學前每天晚上讀書時,都是偷偷用耳機在聽這張專輯。後來,它也呆在我的十大榜單很久很久呢。為什麼我還是覺得這張好呢?畢竟,28首歌,什麼類型都能裝嘛!雖說這時期的他們已經過於計算了,像是〈1979〉……但可能因為出生在這一年,所以對這首歌又有另外的好感。總之,覺得比較諷刺的是,他們這麼計算的樂團,居然有臉去嘲笑那些芝加哥新團為「數學搖滾」?你們才是吧~

  1. Wye Oak – Civilian (2011)

我對這樂團(其實好像也就兩個成員)沒什麼概念的前提下,卻一直有著很強的好感。這張專輯也許稱不上偉大,但是不知怎麼就是很得我心。不過,有趣的是,第一次認真聽這張專輯時,好像是在看《傑克去划船》那部片前後,以致於後來每次聽到這張專輯都會想到那部片……但明明那部片還用了一些Grizzly Bear的歌啊~(但我卻不愛GB)剛剛又把這專輯找出來(好吧,只是檔案),隨便抓一首歌出來,都很好聽哇!但很長時間以來我都以為主唱是男生……

  1. From Monument to Masses – From Monument to Masses (2002)

自從愛上FMTM之後,聽什麼都順耳。雖說這第一張專輯還有一些比較嫩的地方,也還沒有屬於他們自己的「聲音」,可是卻還是非常精彩;再說,鼓手作為這個團的靈魂重心,已經可見端倪了。專輯很小氣地才收了5首歌(嚴格來說,第1首稱不上歌),但卻每一首都很強。

  1. Freedy Johnston – Can You Fly (1992)

在所謂「另類鄉謠」裡頭,大概他這張專輯是最討人歡喜的,不過,我也沒料到這回重聽,卻這麼愛它。大概多少彌補了把其他鄉謠專輯踢開(比如Lucinda Williams的同名專輯,或是更靜態的The Cowboy Junkies的《The Trinity Session》,甚至更搖滾一點的Giant Sand的《Glum》等)……好吧,就當它眾望所歸吧。話說,這張專輯與Television同年的同名專輯相比,還真有很多雷同之處哩!

  1. Pixies – Doolittle (1989)

老實說,再重聽這張專輯,有很多曲子也不再閃亮,甚至有一兩首我特別不愛(就不說哪首了),可是想到有像〈Hey〉這樣我依然深愛的曲子存在,還是狠不下心拉低它。

  1. PJ Harvey – Rid of Me (1993)

有一陣子覺得應該不要人云亦云,該試著去接受她其他的作品,比如《Dry》(雖說會去弄這張也是因為它曾入1992年百NME的百大),但後來怎麼聽,也就最初的這兩張專輯是最好的,且,在《Rid of Me》感覺出她更能掌握她自己的特點。並且覺得Steve Albini的製作有加(非常多)分,我確實很愛這種空間感(小鼓帶來的)聲響。

  1. Patti Smith – Horses (1975)

有過一段時間,我完全聽不進這張,就算有Tom Verlaine的加持也一樣,我都戲稱因為是「史料」所以要聽一下。不過幾年後,突然某天覺得聽得進它了,且是非常喜歡!想一想,它並不難讓人感覺是經典啊~但其實我對藝術的吸收力就是這麼差……

  1. Spiritualized – Lazer Guided Melodies (1992)

其實這張專輯起初也是花了很多力氣去逼自己接受它。但很快就放棄了,包含他們的其他作品,說不上討厭,但並沒有特別偏好。但放著放著,卻反而經常想到它,會拿出來重新聽聽(主要就是聽這張),卻也慢慢聽出味道。現在,我倒很愛這個調調了。

  1. Broken Social Scene – Broken Social Scene (2005)

在幾些差不多時候竄紅的「天團」來說,我獨愛他們,且也就只愛這張似乎相對來說評價比較不高的這張專輯;但它可是我聽下載版許多次之後,覺得不買CD不行的那種。雖說我對它的評價也僅止於一個程度,但是就一直是這個程度,再重聽也沒有褪色。不過,奇怪的是,下載版僅有13曲,但我買到的CD卻有第14首〈It’s All Gonna Break〉,當時以為買到的是台灣特別版bonus之類的,但查了AMG才發現,原本就應該有這首將近10分鐘的曲子,但其實它是整張專輯裡頭最弱的一首……所以可能當初下載的那個版本,資源提供者已經好心幫我篩選了……

  1. Aphex Twin – Selected Ambient Works 85-92 (1993)

曾經我以為我會更喜歡《Richard D. James》,不過,這幾年來證明,我還是最喜歡這張,雖說它也數度擠進十大,但都在不長的時間後被踢出來……只能證明,我還是一個不愛電音的聽眾。

  1. Minutemen – Buzz or Howl Under the Influence of Heat (1983)

雖然這張迷你專輯整個聽下來也就十來分鐘,但是這十來分鐘卻是非常刺激的。他們不見得要做到後來像Napalm Death那種程度,但這個「一分鐘男」樂隊做的「一分鐘」音樂仍舊把很多音樂元素都壓縮在很短的時間,且不同聲音介質都保留了它們的純粹與清晰性。裡頭有一些比較實驗的曲子〈Dreams Are Free, Motherfucker!〉(雖說它聽起來很像是Captain Beefheart的東西),也有輕快爽朗的〈I Felt Like A Gringo〉,但總之,就是幾首歌把他們優點一覽無遺地展現出來了,一點都不拖泥帶水。

  1. The Velvet Underground & Nico – The Velvet Underground & Nico (1967)

有朋友說這張算是兒歌和民謠很混雜的怪專輯,所以他更愛1969年的同名專輯,但我想一想混雜就混雜,在這張專輯裡頭也沒必要找到統一性,怪就怪,反正,出產它的那個怪工廠不就是這樣怪來怪去的嗎?

  1. Verve – A Storm in Heaven (1993)

這張的太空感一直經常出現在我的MP3隨身聽裡頭,非常喜歡它獨特的音響,它算是我後來為補償表哥賣掉他大量CD而回送的CD中最想拿回來的其中一張,儘管當年買它時並不貴,好像還是中價版,但現在卻不容易買了。太空搖滾從未聽過比這張更討我歡心的。

  1. June of 44 – EngineTakes to the Water (1995)

這是一張有明顯技術瑕疵的專輯,但不知道為何,反而因為這樣,我非常喜歡它。這回重新評選的時候,甚至比以前更喜歡了,還喜歡後半張幾首我以前都不那麼常聽的曲子(我最常聽1~4首)。

  1. The Velvet Underground – White Light / White Heat (1968)

我相信如果讓他們晚活30年,他們一定可以製造出非常刺激的噪音專輯來,當年以那樣的技術,已經弄出這些直到如今還相當雋永的聲音,還能如何呢?(想想MBV都如何淺顯了。)話說,以前還真是不懂欣賞,記得那時看到Wire有個榜單把它選為史上最重要的唱片之一(不限搖滾),還相當不解,但現在很清楚了,聽聽像〈I Hear Her Call My Name〉這種我以前不懂欣賞的曲子,現在多愛它後半段的噪音啊!現在對17分半的〈Sister Ray〉也完全沒有障礙。

  1. Sonic Youth – Washing Machine (1995)

其實很晚才接觸他們,這張專輯當年應該是《音樂文字》寫到、誇到,我就已經買了,但費了好大功夫才開始能聽它。記得上大學時,跟一個音樂同好分享,他其實跟我一樣,都覺得這個沒旋律,沒調性啥的,但現在想一想,這張專輯已經算是在旋律上很下功夫了的,超悅耳的啊!這張的聲響我也很愛,錄音也相當理想,據說是16軌錄音呢!

  1. Suede – Dog Man Star (1994)

這張專輯對我來說就是一年能拿出來聽一兩遍要趕緊收起來那種,但每次重聽都是美好的重逢。後來有注意到,像〈We Are the Pig〉這樣的曲子是多麼紮實,簡直有Television的水平了。

  1. Slint – Spiderland (1991)

基於對第一張專輯的失望,即使當時費盡千辛萬苦找到這張專輯(且很貴)時,就不怎麼抱期待了,害怕失望越大。雖說它當然比前作優秀很多(但我記得有一次表哥談起這兩張還說理所當然第一張比較好,複和材料,豐富一些;但後來再聊到,他改口說這張更棒了),但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我也有點冷落它了。直到這幾年又有重新發現它的跡象。最近則更能從那微弱的小音效裡頭,去感受極微在搖滾音樂中的可能性。想像一種參禪式的搖滾樂吧!

  1. Minutemen – Double Nickels on the Dime (1984)

雖說相對來說,表哥覺得更喜歡前一張迷你專輯(「迷你們」就應該出迷你專輯……),覺得這張可以一抵多的雙專輯裡頭,有很多太過「草稿」感的作品,我不太知道他具體指哪些,但除了第9首沒來由弄一首live錄音進來格格不入之外,其他曲子我都很愛,有些以前不愛的,現在都很愛。但儘管這樣它還是從多年穩坐十大的地位,被拉出來了……只能說我這些年聽音樂的心態改變很多吧。但,每次重聽還是很愛……

  1. From Monument to Masses – Impossible Leap in One Hundred Simple Steps (2003)

按理說,這張應該要跟後一張混音專輯並列的,但我又不想矯情,而雖是以這張為本去做的混音,可是我也不否認那張混音專輯有更多的「想法」,所以這張也非常厲害的專輯只好被放在這個位置。但這張無論如何可以說非常完美的專輯,聽得到我對「後搖」的全部想像與期待。他們的鼓手也很快地成為我心目中最愛的鼓手啦!

  1. Sonic Youth – Sisters (1987)

這張大概是噪音派最重要的一個範本,以及,也是SY的最高成就了。有一小段時間,它一直在十大邊緣徘徊,可能他們一直差了一點點可以非常振奮我的什麼。那個什麼我也還沒掌握到……約末是一種……崇高感吧。

  1. The Smiths – The Queen is Dead (1986)

很怪,對於這樣的專輯,也是有很長一段時間覺得非常……清淡無味。真要這樣說來,他們算不算搖滾界的小津?這我還說不准。不過我也坦承,我不能經常聽這張專輯。

  1. The Boo Radleys – Giant Steps (1993)

它有明顯瑕疵,我承認;但我更得忠實面對很喜歡他們的心情。而這張雖說看得出他們亟欲向主流靠近的心切,但是還是保留了非常多強烈的個性。旋律、音響感都達到一個高峰。

  1. U2 – The Unforgettable Fire (1984)

十大其實還是相當棘手的。給這張我不能說沒有絲毫猶豫,但也實在挑不出毛病來。這是一個搖滾樂隊最顛峰的樣貌。

  1. Mansun – Six (1998)

雖說有人可能不屑我對這樣一張往往被稱為「煽情」的作品之評價,但,我就是很愛,我對流行音樂的種種期待都獲得它的回應了,如果真要說不好,那也就是我的品味問題了。

  1. Dinosaur Jr. – You’re Living All over Me (1987)

這張專輯如果是一張僅有七首歌的迷你專輯或許更完美,8、9兩首Barlow的手筆還是差了點火候,特別是〈Poledo〉感覺很急著向披頭致敬,但不是很成功,但諷刺的是,這首歌也基本上總結了Sebadoh的家庭錄音作品的境界。最後那首被Spin另類指南批評毫無意義的翻唱〈Show Me the Way〉反而是我最早喜歡他們的曲子。

  1. Jane Siberry – The Walking (1987)

有段時間受《音樂文字》的影響,一直覺得《When I Was a Boy》才是她最好的作品,但後來反覆聆聽這張無意間在二手CD店買到的專輯,也是聽了好多年,才最終確定它的地位(當然,我還是很感謝那本書介紹我認識這位超棒的女歌手),喜歡它之後,就一直沒有對它產生任何疑義了,並且讓我驚訝的是,我明明很不愛80年代的這類聲音,包括像Prefab Sprout或Paul Simon等,但唯獨對Jane Siberry能夠接受,就當她肩負那個年代的希望吧。

  1. Pixies – Surfer Rosa & Come on Pilgrim (1988)

他們這張專輯可說是標示我「成長」的一個關鍵。當時在表哥介紹給我的第一批音樂裡頭,就包含了這張我其實起碼花了一年才適應的專輯,隨後的多年來,它曾一直穩坐第一名很久很久。今天再聽,依然沒有任何的褪色,那些聲音,算是我的時光隧道吧~帶我穿越這20年(畢竟,每年都會重聽它好多遍)。

  1. The Breeders – Pod (1990)

這張搖滾「發燒片」在我開始懂得品味它之後,也就再也無法隨便對待它了。它算是一個因緣際會而組成的一批人在她們最顛峰的時候完成了這個作品,而我猜在我聽過的搖滾音樂中也再也沒有這種化學成分了。

  1. From Monument to Masses – School of Thought Content (2005)

雖然前作是這張專輯的底本,但是前作畢竟還是稍微缺乏某種「後搖」的樣貌:合成與拼貼,這張混音專輯一次滿足所有想像;再說兩首原創曲也十分傑出,那還有甚麼話說的?

  1. Television – Television (1992)

這張比較像是我眼中的「搖滾版《秋刀魚之味》」,我猜很可能有一天它就登頂了。

  1. The Boo Radleys – Everything’s Alright Forever (1992)

在少數曾給我「崇高」感的搖滾音樂裡頭,這張是最常且到目前仍給我崇高感的一張。在它面前,可說是一代流派都相形失色,每一首都有強烈的個性但又如此親切可愛,每一首都有各自實驗的任務卻又彼此和諧。每當聽搖滾樂遇到瓶頸時,我總會回來聽聽這張專輯來重拾聽音樂的感動。

  1. Television – Marquee Moon (1977)

它不比第二名的專輯偉大多少,但它仍很偉大且我覺得它對我有一種象徵意義。事實上,愛上這張專輯也不是立即馬上,中途還是歷經了很長一段時間。我不能說它複雜無法參透,因為接收情況慢真的很可能純屬我程度差。但是它卻像歐弗斯的電影一樣,有許多怎麼也挖不完的東西在。很怪,一個樂團在不同時期的經典卻給了我兩個不同的電影大師之聯想,我想,這在我生命中還前所未有(搞不好也不會再碰到如此特別的新音樂了)。

**

本來要再上別的單,但是光寫這七千字就快受不了了(連續寫了將近3小時),現在,連上圖的力氣都沒有了。就這樣吧。




留言

要发表评论,您必须先登录

掘火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