掘火档案

A Selection of Critical Mass in Music, Films, Literature and Beyond






信息

肥内 发表于06/15/2011, 归类于博客, 肥内.

完全自救影片研習計畫


嘗說維斯康提的《局外人》(Lo Straniero)是失敗之作,那也要有憑有據。
原本就聽說選角失敗,但如何能保證每個人都有讀過小說;或者說,馬斯楚安尼就不能是局外人?特別是他已經非常努力「演出」了。
就幾點來說:影片一開始無疑是不怎麼有意義的添加。本以為這樣可以讓馬索的獨白「合情合理」:因為可能是他對著法庭訴說的;要不然這部(以及其他許多存在主義文學)重要的內心運作該怎麼進行?可是當審判結束後,當然,讀過原著一定還記得馬索在臨刑前的精彩內心獨白,那麼已經下了法庭,還有獨白嗎?有的。那麼證明開頭的法庭戲完全沒有獨白合理化的打算。那麼就只能這樣想了:威爾斯在《奧賽羅》(Othello)開頭亦先以奧賽羅以及其他兩人的送葬開始,在他《拍攝奧賽羅》(Filming “Othello”)中他表示因為銀幕是死的,他需要以此來和觀眾建立直接的關係。後來我們在《香水》(Perfume)這部片中看到了同樣是先從葛努乙即將受審開始。美其名是要與觀眾建立互動,其實無非是希望製造懸念,增加戲劇性。要知道,以上這些片都是商業片啊!
當然也有人指出《奧賽羅》是在《哈姆雷特》(Hamlet)結束的地方開始,就像《斷了氣》(À bout de souffle)是從《早安憂鬱》(Bonjour tristesse)結束處開始一樣。這又是另一段故事了。
因而,若開場戲作為獨白合理化,那只證明這確實是一部六十年代的影片。不過儘管後來的「破功」,它亦是六十年代的產物:看看那些變焦鏡頭吧!這部影片若少了變焦,會變成什麼樣子?會更好,我覺得。
還有節奏。我們會恍然大悟,這麼薄薄一本書,其實要塞的內容還是很多的。這讓導演為了在差不多一半的地方結束第一部,這會使得第一部的節奏特別快。但後半段又沒有像《冬之光》(Nattvardsgästerna)的那種沈穩,柏格曼這部片經常讓我想起卡謬這小說的第二部份。不過,先不管前面的快,後面審判戲倒是節奏從容。這或許是導演經過《豹》(Il Gattopardo)的洗禮之後留下來的優勢吧。
再進一步說,這部片說實在話,若將維斯康提的名字拿掉,基本上不見得能看得出是他的作品,它和同時期歐米(E. Olmi)或祖里尼(V. Zurlini)的影片風格相去不遠;再說,從《北斗七星》(Vaghe stelle dell’Orsa…)到這部《局外人》確實沒有必然的關係,前者太有表現主義的氛圍了。
若再拿掉馬斯楚安尼,或許影片就更加接近卡謬了吧?
馬斯楚安尼的選角不但有問題,且像前面說到的那樣,他演得太用力。看看海灘那一場戲吧!如果維斯康提可以再穩一點、馬斯楚安尼可以再收一點,那麼這裡的點到為止將會很漂亮。
 

之前有人說一輩子能好好讀上十本書就能成聖人了,這個要求未免太低了吧?
然後我就在想,那麼我呢?有什麼書是可以讓我窮盡一輩子都要好好讀它的呢?想來想去,目前對我啟發特大的書,且我將來還是持續要努力研讀的,大概是以下這些吧:《論語新解》(錢穆)、《電影是什麼?》(巴贊)、《電影I & II》(德勒茲)、《楚浮訪問希區考克》(楚浮、希區考克)、《模仿論》(奧爾巴哈)、《卡夫卡短篇傑作選》(卡夫卡),只有這六本;或許我書讀得太少了…
 

然後我想到,那麼有哪些電影我會想花一輩子好好研究、弄個明白呢?於是遂萌生了一個片單,這個片單就是我未來幾十年會陸續花時間做細緻且詳盡的影片分析者。而且真的是純粹影片分析,不涉及影片之外的東西(當然,是盡可能而已,不可能完全不談語境)。進而,我規劃這些真的是我會想再好好分析,且還有各種目的性的挑片。總之,這些影片分成兩類,A類是要做詳解,詳細到我所能的地步;B類則不見得一定要做到多細緻。但兩類都非得要全片分析不可。以下我按照這些影片在我感覺進行這項工作時的「難易度」來排列,越靠前越難。在影片後面標有「*」者就是A類影片。不見的要詳解的片都要比較難呀!我在想,真要把這些片都詳細分析透徹,我想,我要來拍電影應該也沒有太大問題了吧?
 
小津 – 秋刀魚之味*
Ophuls – 蘿拉蒙戴斯*
Bergman – 假面
Resnais – 去年在馬里昂巴*
Ophuls – 某夫人
Resnais – 穆里愛
Welles – 夜半鐘聲
Bergman – 芬妮與亞歷山大
Welles – 公民凱恩*
Ophuls – 輪舞
Welles – ㄐㄧㄚ假的
Altman – 納許維爾
小津 – 麥秋
小津 – 小早川家之秋
Mikhalkov – 烈日灼身
小津 – 秋日和
Dreyer – 葛楚*
Bergman – 夏日插曲
Dormael – 無名之人
Lubitsch – 生死問題*
Welles – 審判
Cassavetes – 首演之夜
Hitchcock – 奪魂索
Welles – 奧賽羅
Cassavetes – 密妮與莫斯可維茲
Chytilova – 樂園禁果
Bergman – 野草莓
Gance – 貝多芬戀史
Scola – 我們如此相愛
小津 – 浮草
Ophuls – 陌生女子的來信
Pabst – 三便士歌劇
Bergman – 第七封印
Mikhalkov – 黑眼睛
Dreyer – 證言
Hitchcock – 後窗*
Bergman – 冬之光
Fellini – 八又二分之一
Murnau – 日出
Antonioni – 夜
Rossellini – 羅維萊將軍
Hitchcock – 慾海驚魂
Ruiz – 失竊畫作的假設
Visconti – 豹
Hitchcock – 火車怪客
Eisenstein – 戰艦波將金
Carne – 破曉
Bunuel – 被遺忘的人
Ophuls – 情變
de Sica – 單車失竊記*
Mankiewicz – 三妻豔史
Ophuls – 歡愉
Ford – 俠骨柔情
Mikhalkov – 未完成的機械鋼琴曲
Guitry – 騙子的故事
Bunuel – 中產階級拘謹的魅力
Renoir – 遊戲規則
Hitchcock – 迷魂記
Rouch – 我,一個黑人
Hitchcock – 伸冤記
Bresson – 扒手
Renoir – 草地上的午餐
Bunuel – 維莉狄亞娜
Rivette – 修女
Hitchcock – 救生艇
Rohmer – 飛行員之妻
Wilder – 一二三
小津 – 浮草物語
Etaix – 祝我們都健康
Cavalcanti – 夜之死
Hitchcock – 電話情殺案
Renoir – 朗基先生的罪行
Sternberg – 不忠
Premonger – 蘿拉秘記
Antonioni – 女朋友們
Pollet – 地中海
Resnais – 全世界的記憶
Godard – 向瑪莉致敬
小林 – 切腹
Boetticher – 血戰七強盜
Guitry – 戴希黑
 
最後我再根據不同主題,可以將這81部片收錄到三十本書中(沒有先後順序,只是標號而已;不過每一本放在第一部的片子有意義):
1.秋刀魚之味
2.蘿拉蒙戴斯
3.公民凱恩
4.某夫人 | 奪魂索
5.去年在馬里昂巴 | 地中海 | 扒手
6.假面 | 樂園禁果 | 無名之人
7.輪舞 | 8½
8.麥秋 | 第七封印 | 修女
9.生死問題 | 後窗 | 血戰七強盜 | 一二三
10.穆里愛 | 單車失竊記
11.秋日和 | 電話情殺案
12.烈日灼身 | 奧賽羅
13.野草莓 | 夜
14.葛楚 | 夏日插曲 | 救生艇 | 破曉
15.我,一個黑人 | 全世界的記憶 | ㄐㄧㄚ假的
16.情變 | 羅維萊將軍 | 伸冤記
17.未完成的機械鋼琴曲 | 維莉狄雅娜 | 冬之光 | 蜜妮與莫斯可維茲
18.失竊畫作的假設 | 日出 | 戰艦波將金號
19.女朋友們 | 火車怪客 | 俠骨柔情
20.中產階級拘謹的魅力 | 夜之死 | 蘿拉秘記
21.豹 | 遊戲規則
22.小早川家之秋 | 朗基先生的罪行
23.夜半鐘聲 | 草地上的午餐 | 祝我們都健康
24.芬妮與亞歷山大 | 首演之夜 | 證言 | 被遺忘的人
25.納許維爾 | 貝多芬傳 | 三便士歌劇 | 陌生女子的來信 | 不忠
26.浮草 — 浮草物語 | 向瑪麗亞致敬
27.歡愉 | 審判
28.三妻豔史 | 迷魂記 | 飛行員之妻
29.騙子的故事 | 慾海驚魂 | 切腹
30.戴希黑 | 我們如此相愛 | 黑眼睛
 
(2011.06.14~15)




18 Comments

  1. 06/19/2011

    你提到的六本書都很好
    竟然還有《論語新解》,而且挑的是錢穆
    《模仿論》也很棒
    只是囉唆了一點
    我則更愛弗萊的《批評的解剖》:)

  2. 肥內
    06/19/2011

    弗萊的《批評的解剖》
    這本沒在我的書架上
    好~一定找來讀讀
    (應該沒有絕版吧?)

    另,我覺得《模仿論》對我這文學外行看來一點都不囉唆
    因為我以為這書可以為外行人大大提升文學知識,並使之入門
    再說,入門後仍可反覆閱讀,每有新得
    已經夫復何求了~

    但無論如何,我會找弗萊來看看的
    喔~關於文學,布迪厄的《藝術的法則》我是還沒有讀完
    所以不能列入,那也真是一本訊息太多的書籍…

  3. 06/20/2011

    呵呵
    我沒想到版主竟然這麼認真地管理站台
    還這麼認真地回復我哩(受寵若驚)

    模仿論為我們示範了一次精細的文學批評該如何進行
    它做的是比較實踐性的工作
    詳細分析歷史上重要的文學作品
    最好的地方在於:他明確指出了什麼是好,好在哪裡

    批評的解剖比較偏向為整體文學尋找框架
    模仿論看重細節,解剖看重整體
    不過批評的解剖不太好讀
    它涉及比較多文學及其它的相關知識
    包含宗教、心理學、神話等等
    但卻是我自己非常喜愛的一本書

    批評的解剖沒有斷版
    是「百花文藝」出的
    它有兩個版本
    同一批人翻譯的
    但前一版的術語我比較喜歡
    新版的術語反而怪怪的
    不過也有可能是初戀最美的錯覺

    看你部落格一段時間
    你好像在北京讀電影?
    你對理論很認真哩,真是讓人欽佩
    我在高中教國文
    希望能多讀到你的文章:)

  4. 肥内
    06/20/2011

    那我試著找找「第一版」好了

    前些日子讀錢穆《中國文學論叢》提到金聖歎批註的《水滸傳》
    (唉~我從前不愛讀書,只看漫畫,所有該備有的常識我全無…)
    我覺得金聖歎已經在做奧爾巴哈後來做的(或想做的)事情
    可惜金聖歎這版本我在坊間還沒找到過,包括台灣的書店
    不過卻有讓我下載到電子檔
    只是,直式的書寫,看電子檔真的是很煎熬的事情
    再說,最近暫時還無法把心思拿來讀這些書
    或許將來把它印出來讀?

    我一向(若情況允許的話)都會好好回應留言
    因為我老覺得自己寫的文章,不管多玩票性或多嚴肅
    讀者畢竟真的非常不多
    光看我在掘火寫的文章之留言情形便可得知
    我常跟朋友說(因為有些文章我寫完不見得會貼出來,經常會是以群發信的方式寄給朋友)
    說我也很希望那些文章給他們看,能有一點點回應,哪怕只是一點點都好
    就好像電影拍出來、上映了,不就希望能有票房嗎?
    有票房並非代表了觀眾喜歡、不喜歡或跟創作者進行了什麼溝通
    而是直接一個訊息:有多少人看過它了
    我也希望至少知道有多少人來讀過我的一篇文章
    所以,既然有留言
    那麼至少,這個留言者必然有讀過,哪怕只是瀏覽過,都好
    我都得認真對待
    所以後來我較少群發信給朋友了
    應該說頻率少了
    我更多慢慢地把文章藏起來
    畢竟,以我在豆瓣上愛刪文的習慣來說
    我本來就不希望一篇文章在外面曬那麼久
    網路的文字其實更像新聞業
    你在發一篇文章的頭一兩天內沒有什麼消息
    那麼基本上它就被大部分的人給忽略掉了
    最終會再回頭讀的,也就是那極少數的兩三人罷
    只是我知曉自己文章水平還不夠讓兩三人時不時回來再讀過
    我自己永遠是我文章的最大擁護者了,因為一篇文章,至少「幾年內」都經常被我拿出來重新讀過
    噹然,不是每一篇都會

    我現在已經不在北京讀書
    而回到台灣
    目前還在摸索人生方向

    至於,對理論的執著
    應該說,就是以前基礎太差
    所以現在都只是亡羊補牢罷
    可是倒是補得很開心
    大概是因為對電影真的挺有愛的

    教學仍是我羨慕的工作
    雖然去年曾教過一個學期
    有苦有樂
    但總體來說,真的是一份很棒的工作
    只是我覺得自己跟這職業比較緣淺
    或許那一個學期就是我跟它唯一的緣分了…

    希望將來還能有另您滿意的文章才好啊~
    要不吝指教了~

  5. 06/20/2011

    剛剛留了一大堆言
    卻因為系統關係
    全部消失了(悲切)

    只好簡單重說一次
    中國文學批評比較不注重知識性,都是印象式的
    偶爾幾個較有理論傾向的就會像西方批評家
    但大體說來都不成系統
    落後西方文學批評很多
    這可能也和中國思想
    對語言持不信任的根本態度有關

    我是從「夜半鐘聲下的輪舞」開始讀你的文章的
    可是許久沒有更新
    最近又開始貼出新文章
    才又連結到這裡來
    發現別有洞天
    不過你好像比較喜歡大陸平台?
    我對簡體字沒有障礙
    但對這種介面比較不習慣
    可能還要花一些時間尋寶了

    《批評的解剖》舊版大概已經斷版了
    不過可能還是偶爾會挖到寶
    只是要提醒
    舊版被翻譯成《批評的「剖析」》
    新版很好找到
    大陸書店大概都有
    舊版真的要碰運氣了

    會開始留言
    是因為我覺得現在已經很少有人
    會不斷重複讀一本書了
    我自己讀書不多
    但也喜歡對經典書目一讀再讀
    每次都還是很興奮
    像是初戀

    其實前幾天我也才在重讀巴贊《電影是什麼》
    現在對於電影的「評論」有許多都是心得報告
    我比較喜歡哲學性的思考
    他還有另一本談卓別林的
    因為我自己無比喜歡卓別林
    所以那本我也會一看再看

    在台灣走學術之路很辛苦
    你這麼認真文章又寫得這麼好
    希望好好堅持下去
    作為一個讀者
    我也只能一篇接一篇
    逐一細讀了

    你連留言都長篇大論
    我都要立正站好了,呵

  6. 肥内
    06/20/2011

    喔!你知道嗎?我之前都沒有意識到你寫的繁體字呢!
    現在讀簡體、繁體對我來說都一樣了,所以看到眼裡去幾乎也都沒有什麼差別的說…

    之所以無名很少貼文主要有四個原因:
    一,之前在大陸讀書,根本上不了無名,你應該知道大陸那邊禁掉很多國外網站,特別是台灣;
    二,是即便回台,無名的介面其實是很不友善的,動不動就跟我說字數超過之類的,煩了就不寫了;
    三,在無名寫文基本上根本沒有人會來讀,之前看,每天有瀏覽人數四五十,但我文章一貼,閱讀人數累積起來不過三,那麼,那些每天來瀏覽的人是來幹嘛?
    四,因為08年一次在周星星的網站為了聲援他,和網民互嗆了起來,讓我一時覺得自己怎麼會這麼沒有風度,遂萌生不再寫文,而該先把自己修養養好的基本功,所以才曾經有關站的宣告,不過後來懶得處理,網站就還留著。
    啊~我想到了
    今天傍晚在回留言時
    還想到說,咦~你怎麼也用這種被大陸網友稱為「詩」的方式留言
    因為這基本上是台灣網友的習慣
    (而這習慣被周星星批判過,所以他在他自己的網站基本上都不會用這種「詩」的方式)
    可前幾天我有在想
    既然這種方式被視作「詩」
    那為何不就真的讓它變成一種詩意呢?
    也就是說,在斷句時有一些巧思在裡頭?
    不過,對於詩我可是完全的外行
    還是不要發表議論的好

    不過在你的留言中
    我覺得有一點是比較有爭議的
    就是關於「中國思想對語言持不信任的態度」這件事
    事實上,從錢穆的書
    以及之前在錢穆學生辛意雲老師那裡聽課的心得
    我覺得中國文化在思維方式基本上跟西方本來就有極大的不同
    不一定要循著同樣的方式來理解、來處理學問
    就像辛意雲老師他至今也沒有專著的出版
    因為他老在課堂上說他沒法寫,因為一旦寫了,就把東西說死了
    這也就是孔子「述而不作」的原因
    我在給朋友寫的信裡頭也舉過這些例子
    我索性貼一段過來好了:

    為政篇:

    子曰:「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回也不愚。」

    這一篇蠻有名的,尤其…之前還有一有名的翻譯者單萬里在其博客講「編輯需要不恥下問」的文章亦用了這篇的典故,提出「退省」的用法,蓋因編輯不曉得退省而私自改稿。單的說法是這裡的「退而省其私」是顏回退下反省自己,故有「退省」的用法。
    問題是,若簡單從「觀點」角度來看,這裡從來都是孔子的「觀點」,他對顏回講了一整天,然後當然是「孔子」來觀察顏回的「退」與「私」。錢穆先生解釋,「退」該解釋為「退自師處」,也就是從塾上(課堂上)退下;而「私」則指顏回離師後的言行。錢穆先生表示有些註釋將「私」說成「燕居獨處」,並不妥當。而還有那種小學生讀本將「退」解釋為「退學」。從顏回直到死時(非常年輕過世)都還是孔門學生來看,退當然不是退學。無論如何,回到觀點來,雖然論語並不如後來小說那樣要注重敘事的觀點,可是古人畢竟不是省油的燈,就算僅是紀錄,亦有其細微處可以觀察。
    所以,排除了顏回自己的「退而反省」,而把「省」解釋為孔子對他的「省視」、「省察」為佳。
    還有後面這個「發」字,有些註釋翻成「發揮」。也就是說顏回在私下與同學的交誼過程中,將孔子的說法有所發揮。所以孔子稱讚「回也不愚」。
    但讀書一定要整個考量。孔子對顏回的讚賞是所有學生之最。而他後來還曾有點「激將法」地稱讚顏回說「回也,非助我者也,於吾言吾所不說。」(先進篇)也就是說,顏回對孔子的說法全都欣然接受,這樣,就沒法教學相長了。特別是當孔子問子貢說他跟顏回誰強,子貢說顏回是「聞一知十」,而孔子或多或少出於安慰,跟子貢說「吾與女弗如也。」(公冶長篇)就知道孔子也很想知道跟顏回講了一個道理之後,他能怎樣舉一反十(有人將這「吾與女弗如也」的「與」註釋為「稱與」,也就是說,孔子對子貢說:「我贊成你說你不如回」。當然,「與」確實在論語中有時會當「稱與」、「讚與」的用法;但用在這裡,孔子的器量一下子小了,這種人絕不可能成為萬世師表。)
    因而,再回頭看這個「亦足以發」的「發」,錢穆先生解釋為「發明、啟發」。也就是說,孔子從顏回私下的交誼與討論,也大受啟發,因而稱讚回不愚。
    如此一來,視野馬上寬闊起來。至於前面的斷句:「吾與回言終日不違若愚」該怎麼斷,有人是這樣「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亦可,意思沒有相差很多。錢穆先生的斷句我個人比較喜歡,這就稍微有點難說清楚的抽象好惡了。至於「退省」之說,則完全無稽之談。
    類似這類的例子還比比皆是,可惜我手邊沒有別的版本可以一一指出。總之,對於詞句中的一些解釋,錢穆先生版本或偶有與古籍出入者,他都會仔細說明,才能理解哪些說法有侷限,窮究文本本身的可行性。再進一步發揮。

    這是一例,另舉一例:

    《八佾篇》裡頭一段:

    子入大廟,每事問。或曰:「孰謂鄹人之子知禮乎?入大廟,每事問。」子聞之,曰:「是禮也?」

    這段也是耳熟能詳的段子。很多版本把最後的「是禮也」以「句號」收尾。亦即孔子表示入大廟凡事問,是禮。但絕非如此,錢穆先生也講述得很清楚。孔子的時代是禮制式微的年代,是這樣的年代才有可能出孔子,而他的意義也更加凸顯。加之《論語》有太多實例顯示當時主政者往往不懂禮,或僭禮,才會上行下偃。因而,孔子對於大廟中的問,其實是某種反諷。就是因為大廟中用的祭儀、禮器都不符合禮,孔子才每處都問。因而,最後那個「是禮也」收尾換做疑問語氣,整個「影像」就清晰了:孔子的詰問「那是禮嗎?」變得非常鮮明。而更點出了那個「邦之無道」的語境。
    可,另一處,《述而篇》:

    互鄉難與言。童子見,門人惑。子曰:「與其進也,不與其退也,唯何甚?人潔己以進,與其潔也,不保其往也。」

    還記得昨天那封信裡說到,這「與」字往往有贊同、稱與的意思。在這裡亦同。孔子面對這個「難與言」的互鄉來聞道的童子還是一樣有教無類。所以門生很疑惑。孔子才說,要稱許童子的上進心,而不要去保有那份溯往的執念。
    不過在白話試譯時,錢穆先生用的是「同情」:「我只同情他來見,並不是即同情他退下的一切啊!」這裡的「退」也跟昨天談到顏回的「退」是相同的。
    可是用上「同情」,若以我們現在對這個詞的用法,似乎比「稱許」、「贊同」要狹隘了一點。這就是落於文字之後的缺點。倘若直接參考白話試譯的部分,很容易就把孔子在這裡的心胸看小了。必須要參考錢穆先生的解釋,所以其書叫「論語新解」,「解」才是重點。
    然而更重要的一點還在於,是我們現在把很多慣用字都太過於「習以為常」。其實,在錢穆先生的那個年代,「同情」或許根本不是我們現在的狹隘。可惜他寫的那本《中國文化通俗講話》一書我沒帶在身邊,無法證實他在書中有沒有對「同情」提出過解釋。若按廣義來說,同情,也就是感同身受地去感受,才會是「同樣的感情」、「同等的情誼」等等。孔子是對童子這份「好學」有著「同等情緒」,而非我們現在用的有點接近「可憐」的「同情」。
    從這個角度看來,「述」確實是比「作」還要能夠更完整地傳達所欲表達的東西。唯獨,範圍很小,且難保學問可以流傳與散播。還是兩難。

    因為這些原因
    所以我們的國文需要一套學問系統來「訓詁」也不是沒有道理
    在今年四月底好好來讀這《論語新解》之前
    我也沒法真能體會中國學問的偉大跟奧妙
    儘管聽辛意雲老師的美學課已經讓我學到很多
    但我畢竟沒有真的主動再深入
    就算當時聽莊子的課很喜歡
    我亦沒有退而自習
    所以以前我對莊子的瞭解還僅止於《逍遙遊》一篇
    後來我才想起,原來在辛老師課上
    我還聽過他講《養生主》和《齊物論》
    可是我幾乎一點印象都沒有了
    也是在讀完論語之後,我接著又拿起莊子(讀的是張默生版,辛老師推薦)
    可惜最近心浮氣躁
    讀到《人間世》我又暫時停下來了
    因為我見到莊子的侷限
    或者說,我現在滿腦袋都是論語的東西
    好像暫時裝不下莊子拿孔子的東西來發揮,卻又希望轉往全然不同的方向
    可是實際上,又在某種程度上原地踏步
    這是我的感覺而已
    可是我不否認莊子那極了不起的修辭功夫
    而這真的在宮崎駿動畫中有很多承襲
    雖然我不曉得宮崎駿是不是真的讀過莊子…

    啊~我突然意識到似乎在你面前講這些真的是班門弄斧啊!
    請原諒我的無知
    半瓶水響叮噹大概如我這樣吧!
    因為知道了一點,就有點迫切地想跟人分享…

    我亦喜歡重複讀一本書
    就像我喜歡重複看一些電影一樣
    (也就是這篇正文所做的事情:選出一個重看片單)
    事實上,你的那種感受我完全懂
    不是也說「溫故而知新,可以為人師」
    所以你現在當老師,一點都不為過
    兩千五百年前的體悟實在還是非常「現代」

    至於巴贊那關於卓別林的書
    讀完只會讓人覺得:這麼這麼小一本?!
    這會讓人更期待看他超崇拜的雷諾瓦的專書
    現在大陸有在翻譯中
    不知何年會翻完、出版,當然亦不太能保證翻譯品質
    但是,暫且拭目以待吧!
    那書畢竟是巴贊在他生命臨終之際還在茲念茲的
    所以我相信應該有一股很懇切的東西在裡頭才對

    而我的文章
    還真要你多指教
    因為我要再次強調
    我是個很不愛讀書的人
    所以我的文筆,或者根本稱不上文筆
    都是非常「草莽」的
    以前我的文章多混亂
    在經過碩士論文的洗禮後
    有讓我稍微掌握了書寫的一些技巧
    不過最近為求輕鬆
    又開始亂寫了
    雖然朋友還算肯定這種亂寫:因為比較容易讀
    不過,這畢竟不是正途
    所以將來還是需要你這專業人士多多指教啊~
    不過我也已經算有個指導老師吧…
    那就是周星星,他經常批評我的文筆很差
    不斷要我多讀一些世界名著…
    看來,我的文章確實還是問題多多呀!
    請多包涵~

  7. 06/20/2011

    絕沒有班門弄斧
    小小的高中國文老師
    其實只是小時候的那種[超級小刀]而已
    沒有斧頭阿

    我並不是說中國不注重字句解釋
    而是說
    中國的人生態度
    根本上是對語言和概念不太信任的
    我們總認為語言和概念背後有個更重要的東西
    而這東西經過語言和概念的表達之後
    就會不見了
    起碼是偏差了
    因此運用語言與概念都只是一種方便
    最重要的是那說不出來的東西

    也因為如此
    中國對於[知識]一向不如西方擺在首位
    我們是把生命擺在首位

    論語裡大家都看到孔子說了些什麼
    但其實他不說什麼是更重要的歐
    比如說[夫子之言性與天道 不可得而聞也]
    就是很重要的一句
    也因為如此
    孔子在某個深邃的地方
    很接近道家

    我覺得平行的留言沒什麼不好阿
    只要清楚即可
    話就是要講的清楚
    怎樣清楚就怎樣表達

    你的陳述並不混亂阿
    只是內容涉及的範圍太廣
    真是電影達人哩
    所以會跟不上
    讀者自然就會覺得亂了
    其實不是你的問題
    而是大家還要多多進修

    不過我常想
    在一個分工這麼細密的時代
    每個人所知真的是很專門
    我們很難期待讀者能耐下心來
    或者具備足夠的知識基礎
    來聽懂你在說什麼
    因此把困難的知識表達的平易近人就很重要
    也許是我當老師的關係
    常想著如何說的讓別人聽得懂

    我不喜歡大部頭的書
    喜歡輕薄短小的
    所以卓別林那本剛剛好
    一句話能說清楚的東西
    不需要用十句話來說
    這也是我較不喜歡模仿論的原因
    雖然它也是本真正的好書

    我也看周星星的站台阿
    他倒是火氣比較旺盛一點
    不過是個可愛有趣的人
    我很喜歡

    不過對於他喜歡的周星馳
    我就有意見了
    雖然他的電影很好笑我也好愛看
    可是卻是非常不健康的
    我不覺得那是喜劇
    比較像鬧劇
    常把別人的悲哀拿來嘲笑
    導致一種更好笑的效果
    這不是非常不健康嗎

    在學校留言
    不多說了
    暫時停住


    你說的那本中國思想通俗講話
    是本好書
    但裡面好像沒有提到同情就是

  8. 肥内
    06/21/2011

    不過我倒是覺得自己比較算是現學現賣
    雖然也沒覺得有什麼不好
    以前上課老師教一個東西,就破不及待要回去試試看
    現在的學生有這種熱情的大概也不多吧
    日子久了自己也不見得對什麼都保持這麼大的動力
    懶惰真的是很可怕的敵人

    話說,你有一處說反了
    不是孔子接近道家
    而是道家本來就是從這一脈絡出來的
    你沒看孔子也說「我欲無言」
    然後談到天地運行亦不落於言語
    沒錯,東方更重那個精神的東西
    以致於在西方的作品中看到那種展示精神性的東西時
    老覺得多多少少該受東方影響吧?
    雖然這樣有點敝帚自珍
    但,畢竟也讓西方猖狂太久了
    特別是最近在補一些20世紀初的所謂新文化運動
    真的是諸多感嘆
    加上現在也補了一些古文的常識
    真覺得中國人自己把自己給出賣掉了
    很多我們早有的創見
    現在老要依靠西方回頭來認識

    幾天前在二手書店買到法國漢學大師于連的一本《迂迴與進入》
    翻了幾頁
    發現有問題,但又沒法說出個具體
    真教人沮喪
    想反駁卻拿不出真本領
    而這還是我們的前人的智慧
    卻要被外國人拿來研究
    重點是,不管他談得是否正確
    至少是人家也很認真地對待這些東西
    (我後來還有補買到他寫的《聖人無意》,也是看起來有一些值得商榷,但整體蠻多啟發的書)
    我現在是希望自己可以一點一點將這些東西填補起來
    先把自己傳統的東西弄通
    再來談外國的東西
    雖然我不否認西方方法可以很快解決一些看似不容易理解的東西
    好比我的老師拿結構主義方法來解讀「賦比興」
    就很容易把過去模模糊糊的概念給講了清楚
    這麼一來就不要去把東方、西方切分得那麼清楚就是了

    其實我的寫作也一直在修正
    真的是在講學之後才發現真要比學生還要認真呀
    才能將一些以前也是學得糊里糊塗的東西弄清楚一些
    所以才會有另外那篇你也才剛留言的文章
    其實備課的時候
    是自己在提升功力,而不是學生
    他們太沒有耐性了
    並且,要他們現在就懂得從那麼多東西中找到一個脈絡貫串
    說真的,也是為難他們了呀
    畢竟在那個年紀,我也整個就是不知道自己到學校要幹嘛的那種人

    不過我自己倒是很矛盾
    前不久我託這掘火網刊的站長(我只是這個站的一小部分而已)幫我買了一些書
    其中有個叫Ishaghpour的人寫的書
    一本是關於小津;一套(三本)是關於威爾斯
    然後我也就在這兩種極端中猶豫著
    我構思了一些待寫的書
    為求親切,有一本關於電影美學的書
    是希望透過許多短篇來構成
    不過不是那種文集的書
    而是專門為這個主題寫的專論
    只是每個段落都非常短
    讓人讀起比較輕鬆
    但同時,在我這份清單中選出來的影片
    將來會做的分析工作,老實說,卻會有點接近《模仿論》的那種方式
    但這套東西我心想是不可能真的「出版」
    最多,或許是哪天我走了,人們會像研究愛森斯坦的著作般研究我時
    然後就會發現我留下了一堆寶藏,哈哈~
    然而看著愛森斯坦的書,儘管翻成中文的很有限
    但已經夠驚人的了
    美國、法國都有很強的理論家分析他的東西
    都得出一樣的結論:系統太龐大
    這也就像錢穆先生當初出版他的東西一樣
    自然少不了批判他的人
    但他簡單就一句話:等批評他的人先把他的系統都消化了再來批判
    其實我覺得就是這樣
    我也想大量創作
    而這些文字在抽絲剝繭之後
    會看到一個共同的核心
    簡單來說
    我懂的東西也不可能超過別人太多
    畢竟我本來就不是基礎很厚實的人
    而我的智力亦沒有高於常人
    所以我能力有限
    便需要有一個根來維繫其他的旁枝
    現在就算我讀論語、讀莊子
    仍往往扣著電影或電影理論在思考
    當然都是盡可能地往一個核心去思考
    這也是我這種人在學習時能夠想到的方便法門而已
    也因為這樣
    我對很多「非電影」的知識之累積與讀解
    必然有偏差之處
    那也只有等待時間為我再篩選一些更精華的知識之後
    再慢慢會匯聚成一個視野更廣的整體吧

    話說你對周星馳的看法跟我幾乎一模一樣
    以前傻傻不懂,也就跟大家一樣這樣看
    但卻從來也沒有「迷」過
    後來益發覺得他的電影真的非常沒有營養
    尤其他自知擁有廣大的觀眾群
    且年齡層也非常廣
    但卻沒有一絲的自覺去發展更為正面的東西
    他那份香港人的迷惘已經講得太多了
    而訴諸在暴力這方面也一直不見成長
    不是他被觀眾定型
    而是他自己要這樣定型
    事實上,以他的格局
    也只能是這樣
    但影評人萬不該還助紂為虐
    因而一旦一個說什麼愛電影、研究電影多深刻的人
    只要跟我說到喜歡周星馳
    那很抱歉,我就是會因言廢人…

    不只中國思想通俗講話
    我目前讀的錢穆書,基本上都相當好看呀~

  9. 06/21/2011

    錢穆是那種可以把困難複雜的東西
    用簡易清楚的方式陳述出來的人
    有幾次買了他的書
    我一邊開車一邊等紅綠燈就拿起來看了
    不過這樣非常不好
    其實也只是瞄了一兩眼
    但就是迫不及待想讀一讀

    我只是想強調孔子與道家有某個部分可相通
    雖然他們各自發展成中國傳統最重要的兩種型態

    我發現這次你也改成平行留言了,呵

    于連最有名的書是《本質與裸體》
    這也剛好與我們這兩天的聊天有關
    就是西方著重某種本質
    並且再一開始就以知識去揭示這種本質
    因此他們有裸體畫
    揭開現象的衣服之後
    露出的裸體就是本質
    而中國對於本質之物是懷疑的
    因此朝向以某種暗示的方式
    去領悟生命的意義
    也因此中國沒有裸體畫
    一個走的是知識一路,一個走的是生命一路
    這也是中國學術混雜了知識與宗教
    成為義理的原因

    我非常期待人們對電影做出模仿論那種討論
    你說「要針對電影本身作分析
    當然不可能完全捨棄語境」(大意如此)
    大概知道你在說什麼
    其實就是一種理論詩學的視角
    但歷史詩學也是重要的
    往往這兩種必須相互補充
    但我仍覺得
    相較於歷史詩學來說
    理論詩學是重要的
    用文學批評的簡單方式說來就是
    「先把內容拿掉,
    去討論留下來的語言所造成的美學效果
    再把內容放回去」
    形式使得文學成為文學
    因此在邏輯上它永遠是最重要的
    然而內容也是重要的
    而這就涉及了語境的討論

    我覺得你說的很好
    電影是什麼
    還需要有蒙太奇論來補充
    可惜蒙太奇論實在太舊
    完全找不到了
    嗚嗚
    沒辦法讀到(悲)

    我讀的關於小津的書
    是唐納德里奇寫的
    我覺得蠻好看的

  10. 肥内
    06/21/2011

    我能理解你對錢穆愛不釋手的心情
    因為當我認真讀完《論語新解》之後我也就開始陸續購買以及拿出以前買了未看的,來灌洗自己
    在我走去捷運站,在捷運上,從捷運站走出來
    幾乎都是捧著他的書
    還曾在路上這樣邊走邊看碰上親戚
    勸阻我說這樣很危險
    但,就是因為捨不得放下呀!

    你說的那本于連我若沒記錯,我應該也在幾個月前買過
    但我實在想不起來了
    前些日子在台大的大陸書店有看到
    但不敢下手
    因為我倘若有買,應該還放在四川
    所以不能確定

    其實西方就是太往「相」上去探
    所以到了十九世紀末
    這個「軀體」也被談盡了(後來到現代派才又有新的體悟)
    那麼就該走到這「主體」以外(或說,以內)去探
    遂有意識、精神的專科出現
    然後才在立體派、無調性中,重新發現身體的可能
    乃至於像培根的畫作
    重新定義這「肉做」的身體

    但中國高明就在於
    衣著雖是外在
    但總是配合著這外在環境的運行而調整
    夏天總不穿冬裝
    這外在行為是依附在世界的運行,也就是那個「道」
    所以,即便屬外,卻同樣依循一個道理
    那麼就不必然需要區分得那麼清楚
    我是非常贊同這種論調
    即便我也絕非不懂軀體之美
    不過我畢竟不是這個領域的專家
    能說的也不多
    倒是有個台灣網友Amushi
    他現在的論文題目就跟身體有關
    而這位非常用功且廣泛閱讀的青年才俊
    應該能帶給我們一些新的刺激
    只能等待他的論文早早完成吧~

    至於對電影做出《模仿論》式的解讀
    其實大陸網友有過類似的努力
    甚至現在很多所謂的DVD隨片講評也都或多或少這麼做
    可是,問題就是目前做這些努力的成果,似乎還有待努力啊
    當然我不會說我自己能超越這些人多少
    但我自己倒對影片分析的能力有點信心
    雖然我去考北京電影學院時,「影片分析」的專業科目考得並不理想…
    總之,能做到什麼程度,我自己也說不清
    待將來慢慢實踐再說
    不過我說過,這些分析不見得有機會問世
    所以,很可能也就是我自己寫給自己看而已
    所以我才強調說是「完全自救」

    至於發出先講究影片內部的研究
    而將語境給排在其次
    是有感於現在坊間論影片多關照影片外在情境
    有時候太過關注了
    以致於其實連影片本身都沒看清楚
    便在它的外圍大發議論
    我覺得這不是一件很對的順序
    當然,透過一些藝術理論
    特別像《藝術史的原則》和《造形藝術的含義》這類書的教訓
    讓我們知道,時代有時代的風格
    所以有時候一部片的一些特色,不完全就是那創作者的風格或功勞
    但往往確是他做到比較理想的調和
    就像《大國民》的情況
    所以熟悉語境是非常重要
    而我在給學生講「影片分析」的課程時
    讓他們做的第一個工作
    就是調查一部他們要分析的影片的基本資料
    但,分析時,那些資料不必然,甚至說,不能成為分析的主體
    因為這些資料充其量只能是成為被整理的對象
    而不會是分析出來的成果

    愛森斯坦的《蒙太奇論》應該不難買到才對
    因為它一直也沒有絕版
    現在能買到的版本只是在封面上跟以前那一套黑皮系列不同而已
    記得可能在問津堂師大店或許還能找到的說
    否則就是下載電子檔囉(非常好找)

    關於小津的書
    里奇那本確實不錯
    儘管他有一些盲點
    但是作為入門,已經足夠
    但就進階來說
    目前尚未有哪一本小津是絕對權威
    所以,還有待有心者付出努力來多多累積
    而我呢,基於對歐弗斯、小津(Ozu)、威爾斯這「三”O”」的喜愛
    必然會希望能對他們做出更多推廣的努力
    喔,對了,近期內有另一個有名的日本電影學者蓮實重彥寫的小津專書會出簡體版
    拭目以待了(我也沒有讀過他的)
    還有,鮑德威爾的《小津與詩的電影》好像也有大陸出版社正在翻譯中
    這本倒是比里奇還要進階一些
    我讀過的是英文版的,很吃力呀!
    我的外文畢竟還是蠻蹩腳的…

  11. 06/21/2011

    我很歡你說的

    調查一部他們要分析的影片的基本資料
    但,分析時,那些資料不必然,甚至說,不能成為分析的主體
    因為這些資料充其量只能是成為被整理的對象
    而不會是分析出來的成果

    🙂

    我很喜歡波德維爾哩
    讀他的[電影詩學]
    受益良多
    可是目前翻譯的書籍
    好像只有四本
    一本是經典形式與風格
    一本談好萊烏敘事技巧的
    還有一本好像是和妻子合著的
    我也有收集喜愛作者的所有書籍的習慣
    可惜好像也不好找了

    蒙太奇論真的不好找
    全省的大陸書店我幾乎都搜尋了
    你說的電子版本在哪裡可以下載到呢?
    不曉得需不需要什麼條件阿

    你的圖書資訊都好新
    以後我會常跟著按圖索驥的

  12. 肥内
    06/22/2011

    其實不是我自己在自誇
    但我真的覺得對於教學
    當然特指電影的教學
    我有很多想法
    可惜學生不跟上,學校亦不怎麼看重
    所以就算了
    打道回府
    在那種學校
    喔,不,應該說「學店」
    根本不會有什麼人很認真看待教育這件事情
    事實上,是學生自己都自我放棄了
    像我這種新手老師
    居然成為一些大三學生口中說我是「他們在學校碰到唯一像老師的老師」

    波德威爾在台灣還有很多翻譯啊~
    且,雖然遠流出的那些基本上都已經絕版了
    但是還可以在一些二手書店,特別是像茉莉書店(師大店)蠻多的
    又不會很貴
    好幾次看到一些都很想買下來,但我已經都有了
    你只要查一下
    很容易找到的
    像《電影敘事》、《開創的電影語言》(講的就是愛森斯坦)、《電影意義的追尋》等等的
    不過以上數本都有大陸新譯版在進行中
    他們似乎打算要一網打盡所有波德威爾
    包括網友Amushi極推崇的《論電影風格史》都在翻
    至於為何我的書籍訊息這麼快速
    那是因為有「豆瓣」這個園地呀
    我在那裡也有帳號:http://www.douban.com/people/dehitch/
    而討論一些電影新書的「小組」有:http://www.douban.com/group/cinema/
    這個小組還經常會為讀者們過濾翻譯的品質
    在這裡我因而躲過好幾次爛翻譯呢!

    至於《蒙太奇論》的電子檔
    可以到這裡下載:http://ishare.iask.sina.com.cn/f/15994871.html
    這個網站有大量的書籍可以找到喔~
    不過,我原則上是不愛讀電子書的
    太傷眼睛了
    話說,愛森斯坦的《並非冷漠的大自然》也很好看
    在這個學術資源分享網站中都可以找得到喔~

    話說我的《電影詩學》放在四川還沒帶回來
    讀了一半多
    確實蠻不錯的
    啟發性挺大,那本書的翻譯也不太差
    真是萬幸
    要知道,有多少電影書沒能逃過爛翻譯的摧殘吶!

  13. 06/23/2011

    真巧
    我今天也剛好聽聞了這個網站
    真是個好地方:)

    原來波德維爾的書有中文翻譯的這麼多
    而且是我常去的茉莉
    怎麼都沒注意到呢
    下次該要好好搜尋

    真想聽你上課
    一定收穫滿滿

    《並非冷漠的大自然》還買的到
    用電子書真的很辛苦
    不過好像也是趨勢

    你說的那些網頁還有網站我會找時間去看看
    下星期我有事要閉關兩個星期
    可能要等之後才能好好挖寶了
    與你聊了兩三天
    所得甚多
    真是幸運阿

    我會常來潛水的
    往後有關電影的問題
    還要請你多多指教哩

    :)

  14. 06/23/2011

    恩恩
    真是不好意思
    過了兩分鐘竟然又馬上留言
    原因是我連過去豆瓣
    竟然被嚇了一大跳——


    是女生阿???

    希望我沒搞錯
    我一直以為妳是男生哩
    阿,真是不好意思∥

  15. 肥内
    06/23/2011

    是不是個好地方,還要再看看
    很多「友鄰」其實也不怎麼喜歡那個園地
    事實上,我已經「自殺」過一個帳號了
    這個新的帳號
    是年初手癢又弄的啦~

    交流沒有強制性
    所以,你隨意就好啦
    不過將來也不必然要「潛水」
    有什麼想聊的
    跳出來吱兩聲就可以
    我呢,也是有聊伴就聊
    沒有也是那樣過
    反而有得聊感覺就像是有了宣洩
    那一天大概就不需要再寫文了
    哈哈
    因為對我來說
    寫作更像是一個情緒的出口
    而非一種必要的展示

    茉莉確實經常有
    但我也不保證總是有
    買二手書本來就是靠緣分囉

    有來有往
    誰知道到底幸運歸誰
    有這樣的對話已經讓我非常開心了
    在無名倒也不是全然沒有這個機會
    但也不是經常有
    特別是這幾年更沒有啦~


    我是男生沒錯的
    沒看到在這掘火的作者簡介嗎:年過三十的已婚宅男呀
    豆瓣上的頭像是我太太啦~哈哈
    我拿她招搖撞騙
    倒還真有過不少少男為了這照片想跟我結交好友的呢!
    哈哈哈哈

    有空再聊嚕~

  16. 06/26/2011

    哈哈
    原來是我誤會了
    直覺上就認為你是個大叔阿
    (也不知道為什麼:)

    剛去你的豆瓣
    關上了?

    印象中看到你在談一本看過的書
    《我們什麼也沒看見》
    我也剛好看過
    而且深深喜愛

  17. 肥内
    06/26/2011

    可能因為我的文字看起來就是比較老派吧?
    我的豆瓣確實註銷了
    因為我也因為一些原因必需閉關到七月中
    所以暫時就不再花時間和在那裡了
    不過將來或許也不會繼續到那裡去玩了吧?
    因為太缺乏「溝通」了
    雖然結交到很多很不錯的朋友…

    《我們什麼也沒看到》我確實有在某文中談過
    那文章就在這掘火網刊中吶!
    我還在課堂上用過幾篇的內容呢!
    特別是針對那隻蝸牛的分析

    這麼說來,你一定也沒錯過《繪畫史事》吧?

  18. […] 完全自救影片研習計畫| 掘火网刊 […]

留言

要发表评论,您必须先登录

掘火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