掘火档案

A Selection of Critical Mass in Music, Films, Literature and Beyond






信息

肥内 发表于03/18/2012, 归类于博客, 肥内.

書名的由來

自己在推敲著一些文集可能的名稱。其實也不太想改過去的那幾本。倒是「北方學旅」值得「打亂」、「重構」;因為畢竟那一本當時本來就是「權宜」行事;事實上,「詮釋的極境」也算是權宜的文集。在某種程度上,當初編文集的概念,現在都被我沿用到雜誌編輯上。這感覺,工作的流程並沒有對我產生新的「教育」功能……反倒今天早上讀到《迂迴與進入》中談到《春秋》的一些作法(或者說,他推論這部書的編寫原則之過程),讓我受益良多;一邊也重溫了閻老師講「新聞體」的一些記憶。
總之,重新想一想,文集或許真值得全部重編。目前,或可保留《在巴洛克與禪之間尋找電影的空缺》那本,因為它的基本情況就也只能是這樣編列了。
目前規劃要給新竹影像博物館(或其他單位)的「自薦」文集,應該要是一種定本,它或也可能是拿去申請國藝會資助,乃至於出版社等,可以參考的文本。唯,大部分文章仍需要修簒。
總之,因而想到那天跟胡總談到「漫談」集結的困難處後,反而想到,若用標題來將之框住,反而可以留有更多撰寫該類文章的空間:「雜唸」。語帶多關。這個「雜唸」可成為系列,甚而將過往一些隨想式,或者,未完成,或者程度不夠等等因素所留下來的篇章,集合在一起。或許,首部可以是「從柏格曼到安東尼奧尼」?
然後,想到這類系列,還包括我其他的作品,似乎都可以選擇極簡單的設計:沒有設計。封面僅留文字──這當然也是權宜之計啦!
文字可以玩的也不少。但,讀者願不願意跟著玩,那就不得而知了。
像,最後確立下來的「電影美學實踐斷片」,這樣容有多種「斷句」方式的標題,該用什麼方式去鼓勵讀者積極參與斷句呢?比如「電影 美學實踐 斷片」、「電影美學 實踐斷片」、「電影美學 實踐 斷片」、「電影 美學 實踐 斷片」、「電影美學 實踐 斷 片」……不一而足,事實上,可以拆開的單元,包括以下這幾個元素:「電影」、「美」、「美學」、「學」、「實踐」、「斷」、「斷片」、「片」等。然後再藉由「 」(空白)取出序列的「空間關係」,達到某種思維指向。
另一方面,還有其他的玩法,比如,關於《空之味》的處理,可以是在「副標題」上,不要是「小津的《秋刀魚之味》」之類的,今次想到的,可以是這樣:基本型是「空之味 秋刀魚之味」,變體可以成為這樣:
          空之味
           de
        “秋:刀、魚,之。味…
透過不同的「標點符號」來「解構」《秋刀魚之味》,但標點符號的選擇與「序列」也要講意義的。將「《」改成「“」的理由,是影片已經因為「詮釋」而「質變」,它不再是影片,而是一個解析「對象」,一種「概念」。在「秋」後接上「:」,無疑把這個字轉化成一種「提攜」可能性,更多是帶有「季節性」。「刀」、「魚」之間的「、」還有帶商榷,或也能放上「/」,唯,擔心此符號將這五個字,拆解成兩個「集團」;雖然,也無不可。「魚」之後的「,」或也能用「;」,基本上都是希望將有形物和無形物切開。從這個角度來說,秋,刀魚,之味這三組概念確實值得被「拆解」開來。因而,或能重新改成:
        “秋:刀;魚/之、味…
這樣,「之」、「味」之間,就不用到「。」;而「味」後的「…」則容有無限的詮釋可能,畢竟,這份報告本來就不打算窮盡什麼。因此,「。」也不必要出現在標題中了,因為,詮釋不可能有落款的時候,象徵結束的「。」無須存在。
另一個巧思在於「主標題」與「副標題」之間的「de」字,它來自法文的雙關語,讓它的存在變得微妙,它有「的」和「去除」之意嘛!因此,取前者,就是:《秋刀魚之味》的空之味;取後者,就會是:空之味來解開《秋刀魚之味》。
這樣想起來,後來設想的書名,要比從前成熟多了。回頭想一想,第一本《心象的接觸》,主要停留在當時對德萊葉的迷戀中,自然會想到那樣的標題,甚至連封面圖,都採用了《葛楚》最後的「空椅」鏡頭;但實則,收錄文章倒與這標題相去甚遠。第二本《北方學旅》單純指出文章被書寫的「時期」與「地點」罷了;於是內文選擇與「歸檔」多只能是牽強。第三本《詮釋的極境》無疑是受到那本《音樂的極境》標題所影響,被改造後的標題是不錯的;唯獨當時的內容,也只能從第二集的文章之後選擇出來的,必然有所侷限。
至於後來規劃的那幾個標題,「發乎人止乎人」不算好不算壞,這裡包含兩個「人」,皆可以詮釋為對象(作者導演)與主體(我):所以可以是1.發乎導演,止乎導演──強調作品的封閉性;2發乎導演,止乎我──強調我自己解讀時的侷限;3.發乎我止乎導演──既強調了「作者論」純出乎「意向性」存在,同時也指出我克制詮釋於導演之中,即作品之中,盡可能不要溢出這些文本規範;4.發乎我止乎我──當然也就回到「詮釋的極境」這樣的概念,只是說,這裡一方面同樣凸顯意向性,也凸顯了「主觀」性問題。但,相對來說,「強勢的曲言」或「尺孔的歡愉」這樣的標題,會更「有趣」一些。
再有一些曾想過的標題,如「境與靜」(或,最好可以改造為「靜境」)、「消弭論」、「電影的似是而非」、「未凍之影格」等等,都是傾向性比較重的構想。如今想一想,好像都是可以發展的計畫──不管是重編還是新寫。(2012.03.19)




One Comment

  1. 肥内
    03/18/2012

    補記:好像改成:「“秋:刀、魚/之;味…」比較對一些……

留言

要发表评论,您必须先登录

掘火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