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开始给《南方周末》写稿。都会贴过来,调剂一下风格。题目一般都是编辑起的。
有空的时候会把相关链接加进来。算是做一个完整版。先贴一下大连清污@波士顿大图:
http://www.boston.com/bigpicture/2010/07/cleaning_dalian_harbor.html
作者: 胡凌云 2010-08-04 23:15:59 来源:南方周末
不接触任何石油的一般清理工作,需45分钟培训;接触少量焦油球或沾有油污的废物,需4小时培训;直接在污染区域工作,需40小时危险废物处理的培训
公元2010年,人类和石油空前接近。6月下旬,被墨西哥湾泄漏石油浸透的鹈鹕亮相《时代》封面。7月下旬,中国大连消防队员被油污吞没的照片出现在美国各大媒体的头条。紧随其后的是当地渔民奋力捞油的照片。他们也浑身沾满油污。
原油对身体有害,长期接触还可能致癌,但这三组照片的困境有本质区别:海鸟对人类从地下挖出的异物没有经验,是无知;消防队员明知危险却挺身下水,是无畏;而渔民们争到每捞一桶油300元的工作不易,因此奋不顾身,实属无心——据说这个活儿很抢手,连油桶也价格暴涨。
对美国人来说,这何尝不是就业良机?美国清理近年的几次石油泄漏均耗费数十亿美元,此次英国石油公司将支付的清污费用更高达数百亿美元——如此雄厚 的资金,足以扶植一个由专业人员、设备、船舶和飞机组成的清污产业。即便在没有事故的平日里,石油公司们也会养着承包商。究其原因,其实很简单:1989 年阿拉斯加埃克森石油泄漏事件之后,联邦政府出台法规,要求任何石油公司和运油公司都必须有泄漏应急预案和随时可调遣的清污队伍。这种要求,是一个国家工 业安全和环境保护意识的象征。即便亡羊补牢,也要补得专业些。
话说这次墨西哥湾灾情严重,专业人员罩不住,但英国石油公司并没有在城门贴出悬赏告示,然后坐等老百姓送油来。它也向社会招收清污人员,但是作为员 工聘用,按每小时18至30美元计酬,更重要的是,所有人员都必须先经过培训——虽然完全免费,但诈骗还是应运而生:当地居民为了应聘,不惜花费数百美元 给骗子公司,这种培训的强制性可见一斑。再看内容,这种培训等级严明:不接触任何石油的一般清理工作需要45分钟培训;若是会接触少量焦油球或者沾有油污 的废物,需要4小时培训;直接在污染区域工作需要40小时危险废物处理的培训。培训完毕获得相关等级的卡片,才能上岗。这种培训是由劳工部职业安全和健康 管理局监管、石油公司委托的职业教育机构完成。鉴于墨西哥湾沿岸有很多不通英文的渔民,培训材料甚至使用了多种语言。而培训时的重要一环也包括签约——雇 主甚至建议雇员签约前先向自己的律师咨询,毕竟这是一项可能会有损健康的工作。对志愿者的要求是否会低些?路易斯安那州政府规定,志愿者都不会得到和石油 直接接触的工作。只有持有危险品处理证书的人士可以申请接近污染地区,而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员也不得参加任何援救野生动物的活动。
如此严格又是为何?原因其实也很简单——清污的目的,首先不就是公共健康?目睹美国沙滩上工作人员统一着装,使用专业器材,一派如临大敌的画面时, 大家都明白,石油是有害的,所以我们要清理它。但回头再看没有任何培训和防护的大连渔民们,我们突然迷惑了:油污不再是敌人,它有个新名字,叫做“每桶 300元”。
那么,谁是我们的敌人?在美国,英国石油公司已经成了国家公敌,应付着索赔诉讼和司法调查,在媒体打公关广告,让在墨西哥湾边上土生土长的雇员出面 修补企业形象,还设立了200亿美元赔偿基金。而在我国,中石油继续低调,只留下地方政府和群众又一次把人祸当成天灾来救,自发组建一支队伍,没有军装也 没有枪,更没有训练和指导。美国人编的清污培训材料上说,首要任务是保护好自己。而当面对这场有中国特色的人民战争,我们则会说:保护好自己就是最大的胜 利。
怎么可以点推荐呢?我想推荐这篇文章。
只能转发网址推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