掘火档案

A Selection of Critical Mass in Music, Films, Literature and Beyond






信息

胡凌云 发表于09/01/2010, 归类于胡凌云.

美国也反低俗

south-park-pirates

由于涉及敏感内容、措词过于影射和为表达隐讳内容而导致的阴阳怪气,此文改了三次,最后成了社会学家庭作业。

春秋笔法还须继续练习。但是连南方周末都这么不自由,我对我国媒体的水深火热更了解了。

文化部长在最近的访谈中提到,文艺创作中低俗风气的来源之一,是大众化和娱乐化为方向的全球艺术发展趋势的影响,这一点我深有感触。打开电视,新闻里总是脱口秀名嘴们的放肆言谈;换个台,《南方公园》的动画小孩们喜欢拿耶稣和莫罕默德开涮;关了电视听音乐,说唱歌手满嘴粗话,把人扔进充满暴力的黑人贫民区。我们不禁要问,美国政府的有关部门去干什么了?

假如大家都被激怒了,有关部门还是会出面的。就拿几年前发生在我家门口的第三十八届超级碗中场演出的Janet Jackson露乳事件来说, 主管美国广电行业的联邦通讯委员会(FCC)为此开出了五十五万美元的创纪录罚单。但是,了解FCC运作方式的人都知道,这是个相当懒惰的部门。首先,它不监控任何广播电视节目,只在接到公众投诉之后才会调查,理由是要保护言论自由。其次,它只给媒体开罚单,无视言行不端的主持人和艺人,因为其职权范围仅限于提供免费信号的电台电视台,对有线电视和卫星电台的问题无能为力——这一点也在被人钻空子,比如口无遮拦的名嘴Howard Stern就跳到了卫星电台,因为太空没人管。

看得出来,虽然FCC拥有能吊销营业执照的大权,但还是照章办事不瞎积极的政府机构。就“反低俗”而言,在其公布的法规中,只对”淫秽 “、”粗俗”和“猥亵”三种内容有明文规定。不过,对这美国”三俗“,定义和相应限制等级是具体的。“淫秽”的界定来自美国高等法院,此类内容不受宪法第一修正案对言论和出版自由的保护,绝对禁播。“粗俗”和“猥亵”的解释权归FCC自己,而且禁播的范围只是早六点至晚十点——换言之,糙话依然受到宪法第一修正案保护,政府能管的已经管了,让孩子早点上床睡觉是家长自己的责任。

相比之下,美国的音像产业更有责任心。政府对这一产业没有明确约束,但业界主动制定了自我检查的规范。不过,也是因为宪法第一修正案的存在,这类规范没有强制性。美国电影协会(MPAA)制定了电影分级制度,但影片送交分级完全自愿;美国唱片工业协会(RIAA)提供了一套界定露骨歌词的标准和警告标签 ,但往封面上贴标签的决策是由唱片公司和艺人协商完成的。从创作者角度来看,电影不参加提交分级审查,难以在大型院线上映,唱片被贴了警告标签,可能无法在大唱片连锁店上架,但这并不妨碍他们的艺术自由,更不存在全面封禁的问题,即便是成人片,也能在成人录像店里堂而皇之地摆出来。这些分类和标签的手段,并不是鉴别”低俗“的指南,目的在于帮助家长指导子女的文艺生活——换句话说,行业已经做到了诚实,其他问题他们就管不着了。

因为政府和行业保持消极态度,美国文化领域的低俗几乎完全留给公众舆论来评判了。在一个鼓励多元文化的社会,公众对于敏感词语在艺术作品中的使用持宽容态度——连最高法院也明文指出,定义“淫秽”内容的必要条件之一是此内容“从整体意义上看,不具有严肃的文学、艺术、政治或科学价值”。这也是为什么《南方公园》和说唱音乐这些最有美国特点的艺术能够继续流行,因为大众早已熟知前者的主旨就是挖苦嘲弄,而后者代表特定族群的街头文化,所以对其中“低俗”词语的使用早已见怪不怪。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大众失去了敏感度,相反,在美国,某些词语的语境相当复杂,不小心就会误入雷区。比如“黑鬼”一词,在马克·吐温的名著中出现数百次,如今也继续被黑人拿来称呼黑人,而白人使用此词则是犯了大忌。对口无遮拦的节目主持,公众也不会因为其职业特点而持宽容态度,相反,会认为这些人的知名度会导致恶劣影响。2007年,名嘴Don Imus在电台节目中提到某大学女子篮球队时,使用了带有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的称呼,虽然他迅速道歉,但依然招致连锁反应:黑人社团抗议,公众谴责,广告商退出,媒体终止合同——即便对资本家而言,公众形象还是会高于经济利益。不过,这并不意味着粗口者被封禁,职业生涯完结:Imus被开除后威胁起诉前东家毁约,庭外和解,然后迅速找到了新东家。去年,总统奥巴马在电视节目中笑称自己的保龄球水准相当于“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但节目还未播出,他就从空军一号上打电话向特奥会主席道歉。这类公关危机体现了社会舆论监督的力度和公众人物的形象意识,是“精神文明”的真实晴雨表。

在美国,言论或出版物是否对特定年龄、性别、族群和信仰的人群有不良影响或构成伤害,是处罚和诉讼的依据。倘若这一条不成立,争议再大的内容也在宪法第一修正案的保护伞下。就在本月十日,著名电台女主播Laura Schlessinger与一位黑人女听众讨论种族问题时,对“黑鬼”一词的禁忌进行了挑战——她认为使用此词并不是种族歧视,毕竟HBO(美国主流有线电视网络)和黑人喜剧演员都在用它。Schlessinger在对话中使用了多达十一次“黑鬼”, 并为此公开道歉,但她坚持认为自己是在表述一个理性观点。在十七日接受CNN的Larry King采访时,她还表示: ”一些特殊利益团体想借机让一个不同意见者闭嘴,还企图攻击我的同行和赞助商⋯⋯想想看,有些人拒绝我的道歉,是因为他们另有目的,想让我闭嘴。” 这一事件, 体现了美国社会各界对“低俗”标准的激烈争议,也是其文化领域无政府状态的最新例证。




留言

要发表评论,您必须先登录

掘火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