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dotann
这本书的话题对我来说很亲切,一是以前在美国中部工作的时候,曾经有位非常要好的同事,放弃当时还算有前途的工作和城市生活,带着妻子和女儿搬到一个农场上开始”农民”的生活。他的农场以种植蔬果为主,运作哲学跟书中描写的小型有机农场应该很像:主要靠人力和科学种植,而不是像工业农场一样依赖农药化肥、转基因种子和大型农业机械来维持平衡。逢年过节,会收到他的一封信和照片,说起自己的农场沾沾自喜,可是言语之间,也能看出他的经济状况不佳,只是凭借信念继续下去而已。作者在书中所探讨的”两难”问题有很多层次和话题,但是其中一个问题频频出现却没有深入探讨:对于农民自己来说,工业农场的运转的确可以节省很多人力,如果农产品价格问题解决了的话,工业农场可以让农民跟普通劳动者一样有假期和比较轻松的工作日。而据作者自己描述,即使是在运作非常科学的有机农场里,这种体力劳动的强度(从早上五点开始扛干草)负担也难以避免,而工业农场最初的承诺正是减轻体力劳动。对于像我同事一家这样的年轻人,体力劳动也许算不了什么,甚至是一种接近自然的生活状态,但是要避免工业化的农业发展还能让全世界人都吃饱饭,必定有些农民要过着像旧社会故事里所描述的艰苦生活。作者自己也问过有机农场的主人,这样一个小农场可以喂饱周围城市的几百人,可是到了像纽约城一样人口密集的地方,还如何坚持产销原则?农场主人绕来绕去最后的回答是,也许纽约城一样的地方根本不该存在吧。难道大家反复强调的”可持续化农业”其实只适合一个排除多数人口的理想世界?第二层关系我个人的话题也许不那么亲切,作者决意自己动手,体验一下原始人类打猎捕食的生活状态,但是为了论述打猎以至于食肉的合理性,他先当了一段时间素食者,其间读了不少素食哲学经典,包括论点比较极端的《动物解放》[1],这下可糟了,他不但一边读一边作笔记驳斥《动物解放》里的论点,而且越说越委屈,最后文字里频频出现所谓”Animal People”(动物爱好者)作为自己的假想敌。这些动物爱好者的哲学似乎有些道理,仔细分析之后又都非常荒谬,总之辩驳了许久,最后结论是狩猎食肉都是人类本性,而作者也扛上枪安心地去打野猪了。
作为一个十多年来吃素,给朋友家人添了无数麻烦的人,我觉得作者这通挣扎也算有道理,但是全无必要。如果参考比较温和的素食主义哲学,我和大部分素食者想法类似:首先素食是个人选择而不代表战线,其中缘由也跟”两难”一样有多种解释机会;我也相信狩猎食肉这些都是自然的一部分,根本不需要如此论述来证明;再者大部分素食者从来也没有梦想过一个全民素食的冷清社会,如果要总结素食代表的生存哲学,”凡事有度”已经足够。
除去这两个所谓”亲切”的话题暴露的漏洞,这本书涵盖内容远不止这些,而作者的身体力行,和严谨认真的报告文学手法非常有效。第一部分讲到的 “玉米如何变成大家都痛恨的麦当劳”比《快餐帝国》[2]更是对工业化农业的有力一击,可以想象很多读者没等读完,就在暗自发下毒誓:再也不吃一根薯条一片汉堡了。但是也同时可以想象,对于生活繁忙的现代人来说,快餐以及类似快餐的加工食品带来的方便是多么的重要。
仅以我个人体验来说,用加工食品和能量条来取代一餐,换来每天多一个小时的时间看书工作,无论从价钱或者社会效应来考虑都值得。而作者自己在花园忙碌种菜自给自足,则只有羡慕却不能效仿了。这一种两难是现代人口城市化的代价。
工业还是有机,素食还是食肉,小农场还是超级市场,自己种菜还是出去买,像作者评述他狩猎食肉的经验所说的一样,”你必须作出选择,或者视而不见,或者维护自己的生存哲学”。至于我们应该如何选择,这本书里没有显而易见的答案,我也不相信某本书会一条一条提出可执行的计划。作为个人,这只是一顿内容可以商榷的晚餐,但是现实社会面对的”两难”其实是环境污染,农业经济受损,动物变成机器的多重困境。
[1] Peter Singer, Animal Liberation, Harper Perennial (December 18, 2001), ISBN-13: 978-0060011574
[2] Eric Schlosser, Fast Food Nation, Harper Perennial (July 5, 2005), ISBN-13: 978-0060838584
( The Omnivore’s Dilemma by Michael Pollan,Penguin Press HC, The (April 11, 2006),ISBN-13:978-159420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