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還沒到我的生日,但今年也已經要邁入39歲,虛歲都 40了。想起五年前還寫了篇文章送給當時也快步入40歲而表現出某種焦慮的表哥一篇文章(https://digforfire.net/?p=6484),如今看來對自己也有一點鼓勵,或者說,更大的警示作用:因為我依然一事無成!但我也想起大我三歲的李洋兄曾說過人生的財富基本是40~50累積的,當年他以此來鼓勵我;目前看來,他是非常穩健地朝這個方向前進;而我似乎仍在原地打轉。
總之,由於剛好寫完一篇長文,下午可能得接著再寫一兩篇文章。這個空檔稍作休息,換個心情,挑一下我的各種「39」,標示我當下的39部片、39張搖滾專輯、39本書。或許,到明年可以重新檢視在多一年之後,多一個名額下,又有怎麼樣的增減。
先來39張搖滾專輯吧。雖說從1996年開始比較有系統聽歌且在1997年更有餘力專心認識搖滾樂,但平心而論,自己骨子裡就是90年代的血液,所以聽來聽去,至今仍喜歡的,大概也還是集中在這十年吧。許多從前興奮的東西,現在都過了那個年紀了。但,誰知道,哪天又迷回那些東西了呢?以下排序是按喜歡程度。
39部影片大概算是挺糾結;但可能也沒那麼難選。有一個比較重要的指標是:好想趕緊再看一遍啊!
39本書也有點棘手,但總之基本上我只挑中文書籍,這樣比較「親切」些;以及,我得坦白有些書還在讀,可是,卻已經對我產生極大的影響了。排序按對我影響力的後勁多寡排。
就這樣。都說是變動中的清單,將來必然還會有不同的樣貌。比如,像《十九世界西方音樂文化史》很可能在我有時間好好讀「完整版」《西方文明中的音樂》後就可能替換成後一本。又,比如,當我可以多讀個一百頁《圖形‧話語》,也許也有機會取代其他本利奧塔的著作;同理,讓我啃得非常慢的《符號學與語言哲學》怎麼樣都有擠進39大(或明年的40大)的潛力,但我實在還看太少,就不好說了。音樂、影片也都有這類變動的可能性啦~如果一直都不變,除了證明我老了、觀感僵化,或也可能意味著我再無鑑賞新東西的審美耐心,等等的。希望我還沒那麼快變成殭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