掘火档案

A Selection of Critical Mass in Music, Films, Literature and Beyond






信息

ZZC 发表于03/06/2020, 归类于乐评.

掘火中译:伯恩斯坦《年轻人的音乐会》| 霍尔斯特《行星组曲》

 

本集译制 | ZZC   校对 经成纬至 ricepudding
系列策划 | 掘火字幕组
本站封面 | Smobniar
视频片头 | petit

【译者前言】

霍尔斯特的《行星组曲》具有一种跨越时代的亲和力。

这种亲和力表现为这部作品和占星术的联系。占星术自科学革命,也就是现代科学萌芽时期之后,就已经从学术界退位,却一直活跃于关乎普罗大众的流行文化界。从二十世纪初的艾伦·里奥,英国的现代占星术之父,到近二十年来受欢迎程度持久不衰的占星师苏姗大妈。他们的贡献已经不再是指点国家社稷、人生未来,而是他她它的星座是否相配、明日是否宜出行宜嫁娶 – 人生日常的轻量级存在。这一期的《年轻人的音乐会》中详细解说了《行星组曲》和占星术千丝万缕的联系,霍尔斯特给七颗行星各找到了一种象征,一类个性,为之谱曲。作曲家的女儿,伊莫金·霍尔斯特也曾提到她的父亲在创作这部作品前,的确读过艾伦·里奥的占星著作《什么是星座》,并且从他的书和演讲中汲取灵感。例如,组曲中的其中一则副标题《海王星 – 神秘使者》就是源自里奥的星座著作。若是套用一句俗语,《行星组曲》的创作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这种亲和力存在于这部作品的表现形式。在问世之初,《行星组曲》常以非全曲的形式演出。1919年,作品第一次在伦敦的公开演出中有两个乐章被省略,也就是《金星,和平使者》和《海王星 – 神秘使者》没有被演奏。1920年左右在德国首演,也只有演奏了其中的五个乐章。这期《年轻人的音乐会》中也只是选取了其中的五个乐章演奏。但,这完全不影响作品的连续性和可听性。听众完全可以把每个乐章作为独立的作品来欣赏,当然也可以完整的从头听到底。从古典乐角度来说,前四个乐章的编排类似传统交响乐的结构 – 快板,慢板,谐谑,以及恢宏的终曲。但从一个现代听众的角度来说,《行星组曲》是一张有着完美选曲排列的playlist的唱片,快慢结合,疾缓相衬,而且首都各具特色。第一乐章《火星,战争使者》开头的Col Legno 也就是以弓背击弦的声音听到多少次都会让我产生ASMR,上低音号的音色也是在其他作品中不常听见。第二乐章《金星,和平使者》中队柔美的钢片琴段落,甚至于有乐评人说那段是受到了勋伯格的《五首管弦乐曲》的影响。第三乐章《水星,乘翼信使》中的双重调性的运用。第四乐章《木星,快乐使者》史诗般的如歌旋律,连霍尔斯特自己都用它来配上歌词,写成了另外一部作品《祖国我向你立誓》,一首英国的爱国歌曲。第五乐章《土星,暮年使者》的风格为霍尔斯特后期的一部大作《艾格顿荒野》奠定了基调。第六乐章《天王星,魔术师》的那个藏头诗般的四个音开头暗示着霍尔斯特的名字,以及那奇妙无比的结尾。第七乐章《海王星,神秘使者》对无词人声的运用,合唱团被置于后台,声音渐弱而终于无声。这七首各有不同听觉体验的乐章,若是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人们没有五十分钟的闲暇可以听完整部作品,那么听一两首,也是享受。

这样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使得《行星组曲》十分的契合于各种现代的影视和广告配乐。甚至看到过大卫·科波菲尔的魔术表演录影带也采用了其中的片段。2018年,在伦敦有一场为纪念作品诞生一百周年的演出,不仅由BBC交响乐团现场演奏了这部作品,主办方也特地邀请了英国著名的科普物理学家布莱恩·考克斯对每一颗行星的科学知识和最新发现进行介绍,配合大屏幕展映NASA提供的行星高清图片。借由音乐、文字和现代多媒体的混搭,占星术和天文学又回到了人类科学开化之初,默契的站在了一起。

提醒各位观众,这期的《年轻人的音乐会》会带来一个惊喜。两分钟的表演绝对不亚于科林·马修等现代作曲家对《冥王星》乐章的尝试。请期待!(ZZC)

Bilibili: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94314478/

腾讯:https://v.qq.com/x/page/u30778goexm.html

优酷:https://v.youku.com/v_show/id_XNDU3OTQyMTE2NA==.html




留言

要发表评论,您必须先登录

掘火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