掘火档案

A Selection of Critical Mass in Music, Films, Literature and Beyond






信息

肥内 发表于07/02/2020, 归类于博客, 肥内.

一门规划时内心戏很多的课

去年五月,第一部长片剧本还处在构思,甚至还在「要不要写」的阶段。在不想让自己闲著的前提下,想著要写本小书。自然,还是跟《秋刀鱼之味》有关。

但这本后来取名为《路子》的小书起初是各种不顺。虽说曾想著把之前用作上课讲稿的拉片文章拿来修改,但是,漫不经心地重读,都已经觉得那篇文章如今已经完全没有任何价值,而我也不想再一直回看过去的文章。这两天翻列维-斯特劳斯的访谈《亦近,亦远》里头,老先生说他记性不好,且也不喜欢一直回顾自己,他一经创作完就立即不再喜欢(类似这样讲法)他的作品,真感谢他,让我有了厌弃自己过往作品的依据。

总之,千回百转之后,直到我彻悟了自己真正想做且也许仍在行的事:教学,也就是把这篇《秋刀鱼之味》写成一份「教学建议」之后,这本《路子》的写作才又重新顺利展开。

这本书的主体就是一篇长达两万两千字(后来在被放弃的《路子》增订版中已经增肥到两万五千馀字)名为〈讲解《秋刀鱼之味》刍议〉的文章。

 

今年,疫情期间,甚至可以说在疫情前,尤其去年九月的一次网课经验,让一直没什么机会讲课的我,一直挂念著再开线上课。疫情期间,也有朋友或学生陆续问过我意向。

但我始终在犹豫。

曾经,有过一次很可能成事的机会。那是新片场来找我规划一门拉片课。但那时候他们希望能结合起奥斯卡热点来规划;并且这还是在已经有杨超的拉片课为前提,再去规划的一堂同质性但主题不同的课程。

于是,本想重拾去年三月被华策延宕的产学合作之线上、线下课程计画,从类型片角度出发,从剧作到程式面向,探讨场面调度的法则,因为这个「奥斯卡」热度而放弃;尽管实际上类型导向的拉片课在本质上并不与此冲突。

总之,我后来花了一个月时间,把近10年(2010~2019)几个奥斯卡奖项,主要是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最佳摄影、最佳外语片这几个的入围与得奖作品都找来,没看过的就补看,看过的就稍微再浏览一下,很熟的当然就跳著看。最后拟出一个庞大的「得奖作品场面调度大全」的表。

无奈,与我接洽的课程负责人认为这个表太庞大,也过于专业,希望能再往通俗方向下修。

后来我便没有继续进行这个企划,因为这个过程也让我又仔仔细细地思考了一下线上教学的理想性。

不过,二月仍在线上给杭州的艺考班做了两三次的主题分享。自己感觉这样形式还可以,不知道是否太久没讲课,所以怎么样都好。

 

然后,正当线上课因应情势而整个活络起来。我还是没有出手。因为我满心乐观想著,疫情大概马上要结束了吧?线上课程应该没有那么强烈的需求吧?

因此,不论是小视频、播客、线上课,我一直都还处在观望的阶段。尽管拉片小视频我是试做过,站长胡凌云老师可是目击者,也算是被我当作实验品的实验对象。也曾试探性地将一则拉片短视频上传到微博;但似乎遭到朋友批评,让我觉得,在几乎没有什么后期特效的情况下,这种拉片视频根本不符合大众审美,而我刻意降低视频内容的紧实度,就是为了让视频更通俗化;但是如果在审美上不符合,又何必要降低密度?而,如果我不走俗丽路线,也去降低密度,那么显然,对象就会变成是对知识有更强追求力的群众,而这个群众,也是非常愿意且适合文字阅读的群族;若然,我何不仍回归到写作就好?

至于播客,一方面我还没妥善解决录音问题,二方面至今仍觉得讲电影却无法看到影像,实在等于没讲。影像的魅力,经常不用言语,这也是它存在的重要根据。以文字追影像是一回事,透过讲述又是一回事,前者提供读者细品的时间,后者在连续不断的催促下,只能被一言堂带著走,过于专制。

 

然而,总算在前两个月,疫情对电影圈的影响已经明显波及到处于「外围」的我。如今再也不是理不理想的问题,而是可以折衷到什么程度。

直到六月初,我仍让自己躲到创作的状态中,逃避外在的危机,尤其是经济面的。在这种状态下,我还写了一本《寻常》。

然后,我又想起一位在人大教书的北大博士朋友,他曾数次提及希望之后
有机会邀我去人大跟他一起开一堂小津分析的课。事实上,早在三月时,他也数度劝我开课。

写完这本《寻常》,也许是一个契机。尽管这本书只谈了七部作品——《晚春》、《麦秋》、《东京暮色》、《彼岸花》、《秋日和》、《小早川家之秋》以及《秋刀鱼之味》——但是后来还没找到新的创作与研究方向的我,又回头去将《晚春》之后没谈到的几部作品续上,是还没打算写东西,而是先将这些作品做分场笔记,集中在一个手作的小册子中,方便随身携带。因为,在写完《寻常》不到两天,我自己又对这本书产生了否定。心想,其实终究是回归到作品本身才更值得咀嚼——简单来说,我一如既往地厌烦读自己写的文字。

我也不只一次(向学生,或有志于在课堂上教电影的老师们)强调分场的妙用:作为影片的一种权宜副本。当然,这是以剧情片来说;不过,我想,像《去年在马里昂巴德》的分场笔记也很好用,虽说制作时应该会非常痛苦。

因此,这么一来,我对小津基本上从《晚春》之后的作品都很熟了。(前两天甚至还在想说,要不要把这些片全都转换成「诗」……也许我真的太闲了……)

总之,在这样的背景下,心想,似乎真能开一堂线上的小津课了。

后来又想想,一不做二不休,干脆扩大课程的规划,于是有了如下的一系列暑期线上课程的构想。

再多提一句,前几个月在陆续读了阿兰的《论哲学家》与《论教育》,彻底让我对教育改观,并重新反省自己过去对于教学的种种想法。

我得出的心得是:跟过去一样,我仍重视讲课过程的流变潜力,亦即,最好要有互动,并且,更好的情况是,不能被固定下来,因此对我来说,不管是录制新片场那种线上课,或者我自制的拉片小视频,都不是理想的形式;当然,如果我推出线上课,有回放功能,在我来说只能是无法避免的唯一折衷了;但也因此,对我来说,课程的视频记录不可能成为我二度贩售的商品。事实上,以下课程可以看到,即使在不同的「班」有同样的课,也非常有可能会有不同的讲法(当然只可能是在一些细节上不同,不影响整体的概念)或例子。

更重要的心得是:既然是「课」就别再想著要「取悦」学员,而是实打实给东西。至于课到底对学员们有没有「用」、好不好用,这就是让学员自己去判断了。

于是就有以下的(暑期)课程规划,接下来完全是工商时间了。

 

【一】讲座

主题:电影的观演者,或:你能期待电影带给你什么?

时间:2020.07.14(周二),19:30~21:30

讲座方式:钉钉,线上直播

收费:每人48元

 

事实上,这个讲座较像是「试听」性质,当然它在形式上跟上课会有一点差别,但主要让人听听我讲课的方式与节奏,感受一下。觉得值得报名课程的,就再报名,并且可以从学费中扣除讲座的费用。

 

【二】基础课

共7堂课,14课时,自7月17日起每周二、五晚19:30~21:30上课,同样透过钉钉直播。

收费:每人350元(含讲座费用)

 

第一堂(7/17,五):视听语言导论(上)取景与分镜

第二堂(7/21,二):视听语言导论(下)声画与序列

第三堂(7/24,五):世界电影史概述(上)诞生到声片

第四堂(7/28,二):世界电影史概述(下)二战到现在

第五堂(7/31,五):电影与其他艺术(上)文学与绘画

第六堂(8/04,二):电影与其他艺术(下)音乐与戏剧

第七堂(8/07,五):电影剧作导论——绵延与情感

 

然而,即使有14个小时来讲电影基础,依旧只能是精华粹取,毕竟,每一个小主题,要是能在学校里教,大概不是一整学期也起码是半个学期来讲……然而,这里旨在以更系统的方式引导学员认识电影的特质,它的各种样貌,以及它的潜力。

 

【三】专业课

专业课依不同主题,共开设四个不同的专业班,当然,时间也都已经错开,不会冲突(毕竟……我也只有一个人在讲课啊!),其中三个班因为牵涉到「个别指导」的环节,所以都有限额,每班限额20名。专业课各有8堂课,计16课时。同样都是晚间19:30~21:30,透过钉钉直播上课。每班每人480元(含讲座费用)。

 

A班‧影视教学(每周三、六)(限额20名)

第一堂(8/12,三):影片分析方法(上)内容形式

第二堂(8/15,六):影片分析方法(下)表达形式

第三堂(8/19,三):电影教学刍议

第四堂(8/22,六):课纲设计概念

第五堂:课程设计操演(个别指导X2)

第六堂:教学演练(个别指导X2)

*个别指导时间则由学员与肥内老师另约时间交流

 

B班‧影评写作(每周二、五)(限额20名)

第一堂(8/11,二):视听语言进阶

第二堂(8/14,五):影片分析方法(上)内容形式

第三堂(8/18,二):影片分析方法(下)表达形式

第四堂(8/21,五):电影剧作进阶—片情与片眼

第五堂(8/25,二):常用批评概念(上)超验范围

第六堂(8/28,五):常用批评概念(下)经验范围

第七堂:影评写作操演(个别指导X2)

*个别指导时间则由学员与肥内老师另约时间交流

 

C班‧剧本创作(每周一、四)(限额20名)

第一堂(8/10,一):主题研究(上)从主题到命题

第二堂(8/13,四):主题研究(下)从命题到子题

第三堂(8/17,一):剧作的七段航程(上)开场与序幕

第四堂(8/20,四):剧作的七段航程(中)抉择与虚冲突

第五堂(8/24,一):剧作的七段航程(下)实冲突与行动

第六堂(8/27,四):写作技巧与规范

第七堂:剧本写作演练(个别指导X2)

*个别指导时间则由学员与肥内老师另约时间交流

 

D班‧大师研究:小津安二郎(周六、日)(不限额)

第一堂(8/08,六):小津的创作轨迹

第二堂(8/09,日):小津的空间美学

第三堂(8/16,日):小津的女儿谱系

第四堂(8/23,日):小津的物品体系

第五堂(8/29,六):小津的哲学实践

第六堂(8/30,日):小津的文学手法

第七堂(9/05,六):小津的副轴艺术

第八堂(9/06,日):小津的修辞意境

 

【四】优惠、报名与缴费

优惠套餐:

基础课+一门专业课=788(原价830)

加报第二门专业课=440(原价480)

加报第三门专业课=400(原价480)

加报第四门专业课=360(原价480)

 

早鸟优惠:

2020年7月7日前报名,上述所有费用皆9折优惠。

 

谘询、报名,请洽:




留言

要发表评论,您必须先登录

掘火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