掘火档案

A Selection of Critical Mass in Music, Films, Literature and Beyond






信息

肥内 发表于11/05/2020, 归类于博客, 肥内.

肥內講堂之跨年版網課

距離上一次在掘火發文章,已經是兩個半月以前的事了,當時隨著網課的密度先是最為緊繃,跟急速鬆弛後,似乎就少了寫作的動力;但也可能是另一種徵兆:備課時已無「新得」。猶記得小津課的中間幾堂其實有點無力,因為課題走到了論述的階段,按說應該縮減片例的比重,但考慮到(或,我自以為)少了影像的電影課真的很無趣,所以還是設法盡可能多安排片例,結果是,反而浪費了一些時間去串接這些片例構成的意義,又少掉時間去論述原來的重點。這種挫敗感(尤其還是講我鍾愛且拿手的小津!)直接影響到我寫作的興致。

隨後的時間,雖說每次的時間並不長,但是一下跑去成都,一下子去西安,再去杭州,離開江油的時間總共也才半個月,但是,每次離開前,心思都在想著「再過幾天要去……」,就很難定下來,不知道這種心理是不是孩童時「明天要去郊遊了」的成人版。不過,也確實基本上每次出發前也都有另外的工作(比如稿件邀約,或者映前導賞的準備)分心,自然就沒有精力寫作,同時也是自己逃避對暑期網課的檢討。

很現實的,時間推進著,要老老實實地回顧暑期網課的那將近兩個月雖是困難又無法再逃避了。不過,檢討檢討卻又開始構想新的網課……於是有了如下的「跨年版」網課的規劃:

一位朋友看到這張「主視覺」(如果不說它更像一張待印的「DM」)直覺反應問是否拉康的「Borromean knot」(波羅米安結),但我實際上完全不曉得是什麼。百度了一下,原來是這樣的東西(圖來自豆瓣):


這麼巧,也是紅、藍、綠三個環!不過,我回他說:「我刷牙時想到的」,實際上,三色是最初的構想,本來應該是「肥內講堂」四個字的重疊,但是我沒有科學方法重疊這三種顏色的標題以透過色差+視差自行將顏色合併起來……總之,這條路行不通之後,光的三色就在刷牙時轉化為三個圈,我心中想的意象是:漣漪。

與拉康的圈不同,我的三個圈是彼此交疊,且圈和圈之間形成的空間也不是「洞」,也沒有「真實」與「象徵」在「想像」中交集後形成的「sinthome」(徵候)(我們可以在下圖看到另一種拉康圈);是的,我的圈是完全不同概念。


這三個顏色,當然我還是以非常刻板印象的方式使用它們。先看一下另一個小圖標,即2020跨到2021的那個小圖。


很顯然,紅色表示多災多難的2020,但求轉機,轉向充滿生機的2021,所以2021用的綠色;藍色是水的顏色,象徵了轉機。

按此構想,畫出的三個圈,有類似的對應,但又有轉義。先說位置,數字圖標的自上到下,到了三圈時改成由左至右,這是縱向與橫向的變化(諸位在第二張課程大綱表可以更清楚看到這種縱向、橫向的痕跡),三個圈又對應到另一個概念,在中間(藍圈)中是「拉片的藝術」課程,這個課又分「技法篇」和「實踐篇」(實踐當然是由「我」來實踐,實際操作「技法篇」教的分析方法),「實踐篇」是透過三部片實際演練,三部片分別是小津的《秋刀魚之味》、歐弗斯的《一位陌生女子的來信》以及威爾斯的《歷劫佳人》,所以曾讓我最著迷的「三O」合體了,這也就成為三個圈的另一個靈感源頭。

總之,轉義之後是這樣:紅色的「電影的模樣」是認識電影的本體樣貌,也有點像是從一種生命歷程與脈絡的方式理解它,因此副標題是「電影的縱座標」(原本擬副標題只是想統一隊形,與「大師的奧秘:希區柯克探究」對齊,不過這個副標題還是很切題的,畢竟在「電影的模樣」中三個小區塊,分別是「電影的元素」、「電影的歷史」與「電影與藝術」,其實是暑期網課中「基礎課」的改良、拓展版,因為暑期規劃基礎課的課時相對還是太少,有些細膩之處無法好好體現,所以這次就稍微改良一下。做電影普及教育十年,一直倡導這個「本體論」的部分是至關重要的,就像血液一樣。所以是紅色。

這紅色血脈終究開出「大師」這樣的草原,所以「大師的奧秘」就用的綠色來表示。就像剛剛已經透露的,這次的大師研究安排了希區柯克。也算是自己給自己的一個功課:從來在課堂上都會列舉他的作品當片例,除了少數情況,比如對高中生講解《後窗》之外,確實很少有系統地講述他的藝術;再加上恩師才剛出版一本關於希區柯克的書,他這本名為《駕馭觀眾的作者策略》是從他之前在《破裂的隱喻》中畫出的「蒙太奇總表」的角度來探討特呂弗(楚浮)與希區柯克(希區考克)對談背後帶出的問題意識,順勢理清在電影研究中會涉及到的各式問題。作為我的重要參考對象,在構思這門課時,其實還沒拿到這本書,心想,也許賭一把,在開課前應該有機會看是透過朋友幫忙寄送還怎麼樣的方式取得它;但萬萬沒想到的是,我在好友圈咆哮說想讀這本書,被師母看到後,她把書給寄來了!


與小津課不同,這次用比較傳統的方式以希區柯克創作軌跡做分期,將每一期的主題做梳理,切分成八個小單元。我們可以看一下課程總綱。


這樣能直觀看到,在希區柯克的課綱中,不像另兩門課,注重大綱的整齊畫一,尤其是前半,這是為了強調他前面時期的變化,但在後半,也就是進入到明顯的電影反身性探索(亦即,他以隱藏創作活動,但卻因為徹底善用電影機制反而突出了機制的在場)之後漸趨固定。總之,如果再稍微細看,這不同主題大概會對應到如下作品(雖說沒有設定聽課門檻,不過,粗黑字是每個主題下著重的影片,還是標示出來供大家參考):

    默片的艺术:房客、孟克斯岛人、农夫的妻子、两版敲诈

    “希区柯克”雏形:知情太多的人、三十九级台阶、怠工、年轻姑娘、贵妇失踪案

    美国技术:蝴蝶梦、救生艇、爱德华大夫、美人计、帕拉亭事件、夺魂索

    双重性:心声疑影、欲海惊魂、火车怪客、忏情恨

    反身性(一):“看电影”:电话情杀案、后窗、捉贼记、知情太多的人、哈利的烦恼、伸冤记

    反身性(二):“想像性”:迷魂记西北偏北、“希区柯克呈现”

    反身性(三):“卖高分”:惊魂记

    希区柯克与电影的危机:艳贼、冲破铁幕、黄宝石、狂凶记、大巧局

無論如何,即使在寫論文時,我都沒有像這樣去耙梳歐弗斯或小津的創作脈絡,所以這次希區柯克大師班也是對我自己出的一份作業。大概也因為這樣,我也不想起點太難,一開始就從德萊葉或雷乃下手……他們可以留到以後再來規劃。

這個課程總綱就如前所述,視覺上就是直線,橫線、縱線,回應了主視覺的縱與橫,又與之相對,透過直線在視覺上回應圈的曲線。

當然,你也可以說我偷懶,懶得因為訊息的不清楚而花時間答疑,索性把訊息全都寫上去……甚至後來乾脆還製作了一張「課表」:


儘管以網路課+有錄播回放來說,其實課表的意義不大,但總是順手做一個,省得諮詢的人陸續來問;表留著將來學員問起也方面展示。

不過,以主視覺來說,我把「拉片的藝術」放在C位,並且以藍色表示,主要就是強調,實際上,這門課也好,或對我自己來說,學這麼多跟電影相關的知識,看這麼多影片,或者說,不管讀什麼範疇的書、欣賞什麼領域的藝術品,最終都被我拉進電影這把大傘裡頭去,其實最根本的,還是回歸到我學電影的初衷:看懂電影。而我寫影評的基礎也在此,只是多年前寫,是單純出於興趣,從2012年底開始,寫作成為重要的經濟來源,我的寫作活動也變成專業的模式。但不論是寫作,甚至是教學,其實都還是這個「看懂電影」初衷的各種實踐樣態而已。所以這門課的最核心就在這拉片課。

經過暑期網課中規劃的三門專業課上課的情況綜合起來,我不排除未來仍還會再開這種指向性很強、且也會要求學員做練習的專業課(像影評寫作、劇本創作、教學指導),但這次我在去蕪存菁後,把三門專業課中「最實用」的分析方法統整起來,放到「拉片的藝術」的「技法篇」裡頭。有鑑於有些對實際拉片感興趣的影友,可能具備一定的分析能力,比如之前有上過暑期網課的舊生,或者電影專業的學者等等,所以設計是技法篇跟實踐篇可拆開報名,如對分析影片已經胸有成竹的影迷,建議可以直接選報拉片實踐,也就是上述的《秋刀魚之味》、《一位陌生女子的來信》以及《歷劫佳人》。

當然,對我來說,要拉小津跟歐弗斯,隨便一部傑作都能講,小津的比如《麥秋》、《東京暮色》、《秋日和》或《小早川家之秋》,歐弗斯的基本是《一位陌生女子的來信》以後每一部片。我也確實考慮過更溫馨的《秋日和》,或大玩風格練習遊戲的《輪舞》;但後來想一想,講《秋刀魚之味》能把我的一切所學濃縮、分享,為何不?講《一位陌生女子的來信》則可以在8小時還算充裕的時間內,細緻討論改編的問題。所以最終就選了這兩部。

至於威爾斯,我刻意選擇的是在他導演事業接近中間位置的作品,剛好可以看看在經過片廠洗禮(從《公民凱恩》到《上海小姐》)與在歐洲的獨立製片(從《麥克白》到《阿卡登先生》,以及當時並且到他過世都還沒完成的《唐吉柯德》)經驗後,「意外」重回好萊塢,且還是一部類型片,《歷劫佳人》能否看到這位巨人最根本的美學核心。即使算起來到1958年為止,威爾斯的導演生涯並不算長,不過由於他個人經歷很精彩,且他活躍的時間也正好見證了世界(真實世界與文藝、思潮世界)的巨大變動,因此,從他的作品很能佐證電影風格變化的跡象。再說,他當時亟欲透過這部片回歸好萊塢(這個溫床),更可以從中感受到他是如何把個性融進體制的努力。就這點來說,歐弗斯適應得很好,且,無疑他也同樣有這種目標(需求)。這兩人生日同一天可不只是巧合。

就這麼說吧,這次所有課來說,「課業壓力」最大的會是希區柯克,最得心應手、最自在的,會是「電影的模樣」,屆時學員們會倍感壓力的,是「拉片之技法篇」,而我自己最最期待的,是拉這「三O」的作品!

感性的部分講完了,該是時候講講「正事」了……課程主視覺、總綱跟課表都有了,那就再講一遍報名與收費吧:

 

    “电影的模样:电影的纵座标”,每周两堂,每堂两小时,共五周,20小时,费用500元;

    “拉片的艺术:电影的横方位”,技法篇,每周两堂,每堂两小时,共四堂,8小时,费用200元;实际篇,每部片拉片四周,每周一堂,每堂两小时,共8小时,每一部费用皆为200元,但是有报技法篇者,任一部片都为八折优惠,即160元(即两部320元、三部480元);

    “大师的奥秘:希区柯克探究”,每周一堂,每堂两小时,共八堂,16小时,费用400元。

    早鸟优惠:凡于1111日前(含)报名者,一律九折优惠(拉片课报技法加报实践篇已打八折者不再作折扣)。

 

有朋友說她的師姐看到收費都震驚了,問說「確定不是每小時200元嗎?」不過,作為提倡藝術普及教育的我,還是堅持這種平價策略,只希望更多人能接觸到這些知識……不管到底有沒有「用」,是否實用也得先接觸到、學到再說吧!

不過,作為我很重要的根據地,就說是「家鄉」吧,但凡在本文(不論是網頁或公號,但建議是在公號)下留言,在1112號(也許是中午?)將抽一名幸運影友免費贈送其中一門課,並贈送一本我的自製文集,另抽三名隨時來報名都是打八折(但,若是拉片技法+實踐的實踐課已打八折就不再打八折的八折)優惠,並且同樣贈送文集。留言說點什麼呢?我預設掘火的讀者應該多少都讀過我的文章,這樣吧,舉一篇我在掘火發表(轉載的也算)的文章中,您喜歡的,並簡述一下原因。

講完嚴肅的,就來點軟調的。上面提到的文集贈品,是從我新規劃的、專門為這個網課而編的文集(除了一本是現成的),一共有五本,屆時可能需要學員稍微糾結。這些文集尺寸不大,在10.5 X 18.5 cm、一百頁左右,是輕薄的口袋書。它們分別是:

 

《尋常》:這是六月份完成的小津專著,可以算是一本「完全創作」的作品,亦即,書寫與成書形式是在創作過程中便一併考量的。因此這本書只能是紙本形式。唯,六月印製的那一版尺寸較大,我會斟酌是否為了這個新的尺寸做調整,有可能是增減(減的機會大一些)內容,或者縮放(當然是縮)字體。如果按完整作品(而非文集形式)來說,這本小津研究(書的副標題是「小津的女系詩學」)應是我目前為止最好的、也是我最喜歡的作品。全書七章,每章七節,依舊忠實地呈現我之前提過的「7 X 7美學」(這篇發在掘火的同名文章也有對《尋常》的介紹)。這本書我是有自費出版的打算;但即使出,也是在台灣(因為那裡的書號不用錢,甚至不用審批),本來希望能是精裝、線膠裝的方式裝訂(自己覺得它值得這樣的規格),但目前這件事八字還沒一撇,所以就只能是以自印的方式呈現在大家面前。

 

《汲影》是一本影評集,基本上收錄近兩年寫的文章,一方面影片比較新,可能讀者會比較熟悉而有閱讀的動力;二方面也因為自以為文字功力仍在不斷進步甚至進化,這兩年的文章肯定比過往還要成熟與洗鍊。但由於還沒編出來,無法告知具體的篇目,但我會盡量選編文體不同或者寫法不同的文章。目前候選的文章有14篇,倘若能容納在預想的頁數中,那就可能是這14篇文章了。

 

《雜念》可以定義為隨筆選輯,實際上文章是從之前在《看電影》上的專欄「觀影雜念」(一共刊出169篇,後來應該是期刊內部財政緊縮,專欄被停了)精選出來的文章,所以才叫「雜念」。這一專欄最大特點就是:隨便我怎麼寫……所以當時確實經常漫遊在各種雜想中。雖說很多真是雜念,但這些雜念卻常能啟發自己一些有趣的想法。基於對邀我寫專欄的編輯的敬意,即使文章不乏很不成熟的思慮,但基本上這個專欄的文章,我敢說有九成都是非常用心寫的,另有一成可能是以前沒寫完的斷片重新發展的……總之,挑選出來的候選文章有34篇,明顯塞不進一百頁,所以起碼要篩選掉一半甚至更多。因此最終會是以什麼主題貫穿整本文集,我還不太清楚。但,敬請期待。當然,如果最終都沒有人挑這本,我也可以考慮就不編這本啦~

 

《交流》收的全是對談或圓桌。基本大部分文章可以在掘火找到,像是我翻譯的巴贊訪問威爾斯,或者我編譯校對的《廣島之戀》圓桌;當然考慮要編入的是我跟台灣友人做的線下圓桌,正在糾結要收《海邊的曼徹斯特》還是《夜以繼日》,也可能兩篇都放?也可能收錄我跟朋友infero對侯孝賢的訪談(也在掘火上)。還有一篇私房文,是我跟恩師的對談(發表在《電影欣賞》)。

 

《應和》收的文章全都與其他藝術有關,比如談音樂(但仍是跟電影有關的音樂文章)、繪畫、文學或攝影,其實攝影的部分我想談陳傳興攝影展的觀後感,一直還沒空,也可以說是沒有動力去寫;但為了這本文集,我可能會逼自己寫出來吧……總之,因為涉及到其他藝術,而最終都還是回到電影這個主軸上來,因此將書名取為「應和」,出自波特萊爾(有一譯法是「感應」)。

 

這五本文集的封面示意圖如下,正是因為先有了這些文集,才有了課程主視覺的設計構想。而我後悔第一次網課時把自己照片放上去,一來肯定是失去了神秘感,二來是長得又不好看,很可能因此嚇走一些潛在消費者……於是這回就不放了,索性什麼圖都不放了,說不定可以騙一些學員進來……無論如何,肥內講堂期待大家的蒞臨。





3 Comments

  1. Alice
    11/07/2020

    想报名肥内老师的网课!请问需要在课前做一些观影或者阅读准备吗?P.S 在公号上面好像没有找到这篇文章orz(是“肥内影谈”没错吧?)

  2. 肥内
    11/07/2020

    這篇既然發在掘火,當然就是發在掘火的公號上哈~
    上我的課,其實不太需要實際上準備什麼,若真要說有,那就是準備好一場饗宴吧~
    報名可直接掃文中「海報」的二維碼喔~有小助理幫忙答疑解惑順加報名嘻!

  3. Alice
    11/08/2020

    好的,非常感谢~

留言

要发表评论,您必须先登录

掘火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