掘火档案

A Selection of Critical Mass in Music, Films, Literature and Beyond






信息

肥内 发表于08/03/2011, 归类于博客, 肥内.

最近的讀書狀態

  模仿一下我那些影片月度推薦的寫法,對於我這些日子的一些讀書心得做些廢話式的記錄吧:

   

  一直被炒得很火的《弗朗梭瓦‧特呂弗》真是一本聒噪又瑣碎的書。讀沒幾頁實在沒有耐心了。當時與我一起在台灣弄新浪潮五○週年講座與雜誌專題的影評朋友,主要就是參考這本書來寫作與定講座內容。但我也在想,或許剛好他喜歡特呂弗,也因為他參考的是這本書,所以在他看來,特呂弗在新浪潮實在重要。不過倘若他參考的是一本高達傳記,或者任何其他電影史的書,應該還是會告訴他,其實高達更重要。總之,這本厚厚的傳記,其作者當時也拍了一部聊備一格的紀錄片,叫《被偷的肖像》。哪天,當我重新拾起對特呂弗的興趣時,該會好好來參考這本書吧。

  想到幾天前上山拜訪恩師,當時還帶著Amushi一起去。我們也因而有聊到特呂弗。我們共同對其晚期作品感到失望,特別是包括《最後地鐵》以後的三部作品。我們一致認為,特呂弗被那位壯碩的芬妮‧阿當給蠱惑了,導演迷戀女演員實在很少激發偉大的火花。

  不過特呂弗倒也不是沒拍過佳作。像是《愛女人的男人》、《偷吻》等,特別是《像我這樣美麗的女孩》這些很自在的影片,尤其後者,當初據說還大受歡迎的作品,居然在《再見楚浮》這本傳記書裡頭被批評得一文不值,那本書的作者其實眼光也頗糟糕的吧~不過恩師和Amushi共同喜歡的《夏日之戀》我反倒沒多麼喜歡。恩師特別提及《綠屋》裡頭特呂弗的憂鬱,以及《野孩子》中讓人受不了的說教。話說,他後來會參演史匹伯影片,還真是臭氣相投。

   

  小書《戰爭與電影》出乎意外得有趣,雖然我才剛把「前言」讀完。翻譯頗流暢,內容也頗引人入勝。不過倒也還沒到讓我想廢寢忘食地閱讀那種程度。

   

  《電影理論與批評辭典》比我想像中要小本很多,畢竟叫「辭典」了,還以為是一大部頭。有些條目居然精簡地叫我訝異,比如像「本體論」這個詞僅僅七行不到的解釋。或許真像翻譯者崔老師說的,這辭典只是一個指標,指出某個路徑,之後得靠自己進一步發展。

   

  沙特的《影像論》本來只是一本我想說上廁所或者在車上可以閱讀的書,不過發現其思維性太強了。從前讀他的小說都還沒感覺到這麼大的資訊壓力。所以決定還是得在書桌前,邊讀邊做筆記呀!畢竟,這本和另一本《想像心理學》對巴贊起了那麼大的影響,不可小看。

   

  對於《貝多芬:阿多諾的音樂哲學》的好感之前應該在別處有提過了。這本書真正叫我喜歡的,不完全是他對貝多芬的許多看法,畢竟整本書我才看了七分之一不到,還無法對阿多諾的意見提出回饋,事實上,也根本無法提出回饋…不過讓我更在意的是這本書的書寫方式,真的很個人,完全屬於與自己對話的方式,真情地流露出對研究、寫作貝多芬的種種思維與計畫。好棒!

   

  為了作為寫武俠劇本為參考,死黨借了我張大春的《城邦暴力團》,遲遲懶得翻。前兩天才把楔子讀完,居然有種很強烈的衝動要一口氣讀完它。不過這個衝動沒有維持太久,否則應該已經被我讀完了…但確實有把我吸引住了。

   

  維根斯坦的《論色彩》眼看剩沒多少頁了,但卻還是很緩慢,還沒奔向終點的感覺。而且越讀可是越多艱難的信息要衝進來。看來,現在的腦袋不如幾年前動得快;也可以說,最近脫離對電影的純思考了,所以這些知識很難進去電影的領域。該怎麼解決現在的焦躁?

   

(2011.08.03)




2 Comments

  1. Tintin
    08/04/2011

    看的书也全都是。。。
    怪不得专业。
    也怪不得我不专业。

  2. 肥内
    10/17/2011

    结果《战争与电影》是到前两天才读完…唉~

    (怎么一直没注意到有这个留言哇!?)
    没有专业呀,没看到读书也没系统,乱枪打鸟似的。

留言

要发表评论,您必须先登录

掘火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