掘火档案

A Selection of Critical Mass in Music, Films, Literature and Beyond






信息

redhousepainter 发表于12/01/2007, 归类于书评.

标签

,

两本好书

two_books文: redhousepainter

如果说这年头能听到好音乐的概率相当于在你家楼下的水泥地上看见乔丹打野球,那能看到一本好的音乐书的概率?我的天,相当于你家楼下的水泥地一分为二,这边小罗和肥罗踢野球;那边乔丹,魔术师,大鸟伯德在打对抗。

可最近接连碰到两本好书,一本是重返61号公路的《遥远的乡愁,台湾现代民歌三十年》,一本是马世芳的《地下乡愁蓝调》,简单说一下。

《遥远的乡愁,台湾现代民歌三十年》,可以说是一本工具书。从作者附录的参考资料上,也可以看出这本书是各方面资料的综合产物。或许一些hardcore 级的华语乐迷会指出某某,某某某大家没有提及。但没有一本工具书,一部编年体称得上完整无缺。我一边翻,一边小小的吃惊。吃惊在于本书的文字虽然是按照“工具书”,“个人简历”的形式来撰写,但作者对台湾民歌的感情依旧穿透了这层干巴的外壳。可想而知这份感情深厚到何番地步。期待以后能看到作者纯粹的私人回忆。

马世芳,无需介绍,台湾著名乐评人。《地下乡愁蓝调》与其说是一本音乐集子,不如说是他个人的学生时代回忆录。书里提到的大门,甲壳虫,dylan,都属于老生常谈。如果就“音乐知识”而言,这本书没什么好看,但我想每个爱乐之人,读到老马的这些文章,都会唏嘘,感动。这本书不是在写音乐,而是在写 “对音乐的感情”,“和音乐一起呼吸的年少时光”。能把这份情写好,不仅要有好文字,关键是你心中真正有这份情,一丝虚假不得。你敢问自己:你真爱音乐吗?敢爱一辈子吗?你还在买唱片吗?你还在音乐上花钱吗?反正我如今回答不了这些问题,我不买唱片很多年了。

two_book_review书里最让我感动的故事,当然,不是故事,是发生在马世芳身上的真人真事。那年小马20岁,正在当兵,在一本英文原版书里找到bob dylan歌迷杂志的通讯地址。他照着地址写信去订购这本杂志,杂志寄来后,小马才发现这是一本“国际迪伦学报”,里面有dylan歌词的各种考证,不同国家bootleg的内容比较。在“分类广告”这个栏目里,多半是各国乐迷征求,交换bootleg的广告。通过广告,小马联系上一位美国西雅图的dylan迷,于是两人开始了十余年长的音乐友情,延续至今。从当年的航空包裹,到传真机,再到网络时代,两人分享着彼此的dylan收藏,生活体验……

其实想想,音乐这么美好,我们为什么不爱了?从本星期起,咱要开始少骂音乐,像爱小s那么爱音乐!

 




留言

要发表评论,您必须先登录

掘火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