掘火档案

A Selection of Critical Mass in Music, Films, Literature and Beyond






信息

无风 发表于04/11/2012, 归类于动漫, 现场.

标签

,

Anime Boston 2012:我们,与末世的现实战斗着 ——亚文化,和亚文化的亚文化

文/摄影/插画/无风

 

全景分镜——末日来临之前,第三东京市缓缓升起

 

同人本分镜及原画:无风 漫画原作人设:原作/GAINAX 作画/贞本义行 《EVA》

 

在美国,研究粉丝文化、漫展及同人志文化的人手头必然有一本名为《Boy’s Love Manga》的论文集。在这本书的最前面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段话:

“献给米泽嘉博,1953–2006, 日本漫展的主席和创始人之一。从它的创立之初,它就为漫迷们购买和出售同人志——主要是Boy’s Love题材——提供了一个安全的场所。在它成为日本最大漫展的这三十五年历程里面,它孕育和滋养了BL题材,并且使之成为一个世界性的文化”

正如上文所说,Anime Boston为这些平时身处于社会亚文化圈子的动漫爱好者们提供了一个安全的场所,一个不会因为阅读漫画、观看动画、思考里面荒诞不经又理所当然的世界而被侧目的场所。没有人是被迫出现在这里的,没有人是被迫参加这样的展会的——和学术性会议不一样,每年一度聚集在这里的人们都是二次元世界的中坚力量,感同身受着ACG(动画、漫画、游戏的并列缩写,和“二次元”所代表的意义相近)里面各种故事各种人物的喜怒哀乐的人群——他们同时也是在三次元世界,那个被我们称之为现实的世界里面的认真生活着的人们。

犹记得十多年前在国内参加的漫展——场地狭小,主要内容是各大动漫社团或者以论坛为背景的个人设置摊位,售卖各种自制的周边商品——很多国内的同人画师就是从这里开始成长的。稍微有点影响力的漫展会有cosplay(即动漫角色真人化)竞赛。那个时候的漫展更主要满足的是娱乐和消费的需要。国内漫展商业化非常迅速,广告、冠名、无关传单的泛滥使得国内的漫展曾经一度沦为动漫商品集市——尤其是各种以漫展为名的商业活动。从读者所处的社会阶层来看,这样的状况无可厚非——国内第一代真正开始阅读漫画的人当时还处于中小学的阶段,而且在80-90年代里漫画对于父母来说有如洪水猛兽——读者和读物都在狭缝中寻找着活下来的办法。在主流读者的经济基础薄弱(甚至可以说没有经济基础)的情况下漫展以这种过于商业化的模式存在实属必然。然而,就算身处如此不良的氛围中,中国的同人志交流也同样出现并且逐渐变得频繁了。

因为有着文化的宽容性,波士顿漫展得以走得更为深入。

波士顿漫展在每年的春天樱花盛开的时候在海德斯会展中心举办。三层的会展中心,以及附属的喜来登酒店的两层会展区,在这两天半的时间里以“后末世生存”为漫展主题共计举行了376场研讨会和交流活动,进行时间从早上9点一直到凌晨3点。在组织良好的波士顿漫展里面漫迷们将会度过一个怎么样的周末?也许从这里可以窥见——波士顿漫展在各处视频里面都会插播一条“5-2-1”原则(图1):在展会的每一天,睡5个小时,吃2顿饭,洗1次澡。——最后,我还是和大部分的漫迷一样“违反”了规矩:这三天里面,我也仅能保证四小时的睡眠,吃一顿饭——却走百里路。

图1:Anime Boston的5-2-1准则

在这376场研讨会中,主讲人涉猎的范围非常广泛:从日本传统历史,武士历史,忍者历史,到日本太鼓的节奏和编排,和日本民间故事;从游戏设计,游戏收藏,手办发行,到游戏竞技,舞台剧竞赛;从手办模板制作,填充玩具的手工,到同人志制作、发行和漫画杂志编辑部的内部运作;从鲜见类别的另类漫画讨论,青年志的创作,LGBT(同性恋,双性恋,性别转变)漫画和动画,宅男和电车男文化,腐女子专场,到主流漫画论坛,如《美少女战士》,《火影忍者》,《One Piece 》(《海贼王》)的粉丝研讨会;从反乌托邦末世题材的解构,到少女恋爱漫画的故事元素分析——这里正在举行的漫展和各个行业的学术会议没有区别。如果硬要说有什么区别的话,那就是几乎所有的主讲人都充满了异常的热忱,滔滔不绝——因为那是在描述自己的生活,自己真正热爱的东西,因而没有枯燥的需要背诵的数据——数据早就了然于心,没有不能谈及的话题——这里是安全的场所,就算是多少“政治不完全正确”的论述,也能得到宽容和公开的探讨,没有权威和唯一的观点——这里面的研讨会的公开性和观众的参与度是过去我所参加过的学术会议里所不曾见到的。(图2-5)

图2:研讨会的指示

图3:会展中心一楼的主过道

图4:商业周边会馆

图5:研讨会的场地设置和学术会议别无二致

 

中景分镜——那些来自三次元的二次元战士们

 

什么时候不二周助(《网球王子》,集英社)和怪盗基德(《名侦探柯南》,小学馆)能青梅煮酒论英雄?什么时候精灵王(《魔戒》,美国新线)和桔梗(《犬夜叉》,小学馆)能剑拔弩张(两人均使用弓箭)旗鼓相当?在全世界各地的漫展会场里面!

 

图6:蛤蟆仙人——全场cosplay最神似的蛤蟆仙人(《火影忍者》)

图7:旋涡鸣人和宇智波佐助 (《火影忍者》)

 

图8:排队进场的卡卡西 (《火影忍者》)

在漫展的闭幕式里面,Anime Boston的主席这么说:“来漫展当然要cosplay!——当然,如果你不cosplay也是可以的,但是这样你就无法知道你到底错失了什么。”

Cosplay是真人化妆为动漫角色的一种活动,是每年在全世界各地的大大小小的漫展上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真正的cosplayer全部的行头都是自己手工制作的——自己缝制衣服,自己敲打铁皮来制作机器人盔甲——倾注了真正的热忱。除此以外,如果要参加cosplay舞台竞赛,那么事前的排练、剧本设计、舞台背景制作、演技,都非常重要。——Cosplay舞台剧的极致莫过于《网球王子舞台剧》在日本的成功。从2003年至2011年间,该剧在全日本共举行了28场公演,参演的演员更新了六代,很多参演者在之后走上了声优和演员的道路。这类舞台剧无论是灯光、布景、音响效果还是演员的化妆、对角色的理解、舞蹈设计、唱功都属于专业级别,沿用百老汇音乐舞台剧的形式呈现着现代的幻想。

 

图9:进化版的月野兔——美国人非常迷恋的一个角色。(《美少女战士》)

很多人第一次看到cosplay的时候都会感觉不舒服——然而如果习惯了,那么另外一个世界就会在你面前展开。在这个世界里,cosplayer允许自己短暂地以另一个角色和身份存在,并且以此角色来标明自己的身份。在展会上拦住cosplayer合影或者拍照是对cosplayer的肯定——并且当你看到你熟悉的角色时,请毫不犹疑地呼喊他们的名字——扮演和认同是cosplay的核心价值。同样地,多重身份代入是cosplay的核心乐趣之一,你仿佛身处多重世界,在某一个世界里面,你是某一个人(角色),某一个你所热爱的动漫角色。你认同她/他,并且扮演她/他。

这种身份转换的满足尤其来自于被同一部漫画的粉丝认出来的时候——此时的满足感源自于对同一部漫画的认同感,和找到同好得到理解的心情。另外一种满足和惊喜来自于在漫展中遇到演绎同一部漫画里面的角色的cosplayer——在我们称之为现实的三次元社会中我们可能只是连擦肩而过都不会回头的路人,但是当我们成为了动画里面的角色时,我们之间就有了基于同样的认识而产生的羁绊,有着”共同的过去”和”记忆”:在这次漫展中,当我仅仅听到人们告诉我他们见到过越前龙马(《网球王子》里另外一名角色)也在漫展会场的时候,我曾经热切地到处奔走希望能在茫茫人海中遇上他;而在遍寻不获的时候那种失之交臂的失落感是真实的(是真实的,也是不真实的,因为这个时候cosplayer是以另一个身份来体味这种感情的)。然而在次日,当作为“不二周助”被“学弟”“海棠熏”被认出来的时候,那种瞬间产生的喜悦是无法替代的:他对我说,“ya, I know I will find you somewhere,Fuji.”——在被称为现实的现实中,我们是毫不相干的两个人,一个中国的留学生,一个美国的宅男;我们甚至不需要知道对方的名字,但是却是如此的熟悉——不二知道海堂在青学所历经的艰辛训练,海堂知道不二的天才。甚至我们有共同的队友,分享着同样的心情,同样的记忆——我说,昨天龙马也来了啊,海堂说,我也听说了,没有看到他呢。

图10:对于自己热爱的角色,在二次元世界是无分性别和年龄的。正如女性可以反串男角一样,男性也可以反串女角——在这里,别人的目光是无关重要的。(《美少女战士》,《网球王子》)

 

图11:海堂熏(左一),不二周助 ——及还有没有出现的越前龙马,是漫展上唯三cosplay网王的cosplayers (《网球王子》)

这种身份代入是非常有趣的心理经历。对于铁杆二次元漫迷来说,没有cosplay便参加漫展有如被隔绝在外一样——看到那些自己喜欢的角色各种互动,自己却只能看着,或者举起相机,仅仅作为粉丝和旁观者参与,无法代入到多重身份里面,错过了分享那个时空里面的喜怒哀乐的机会。

 

正反打分镜——商业志和个人志各自撑起的天空

 

同人本分镜及原画:无风 漫画原作人设:许斐刚/集英社

漫展必不可少的两个场区是动漫商业周边集市和艺术家/漫画家专场。在Anime Boston上这两个专场分别占领了会展中心的两个最大的展示厅。(图4)

在为期两天半的漫展里面,作为美国最大的漫画出版社,Diamond 派出漫画编辑们举行了五场针对漫画原作者和原画者的出版研讨会。在分别讨论过故事线的设置和漫画人物的设置技巧、漫画创作计划、王道题材的选择和创新、得到大型出版社的合约之前如何通过网络漫画(webcomic)推广自己的故事从而获得读者等议题之后,在最后一天的研讨会上编辑公开讨论了整个漫画业的运作流程和利益分配——让我们来看商业志和个人志是如何各自撑起各自的天空的。

在美国,一般向的连载漫画单行本售价通常为9.9美元,特殊向的如yaoi,yuri 等,售价为12.25美元。连载作家通常会和出版社签一年合同,并且在合同期内被要求必须严守交稿日,否则后果非常严重并且作家本身需要承担由此带来的后果——这种文化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呢?我们来看一看漫画单行本在美国发行的利益分配。

(注:Yaoi(やおい)是為了女性讀者所創作,以男性之间的同性爱情為題材的漫画與小说的俗稱。尤其是指有不同程度性描写的原创作品或者二次创作作品。Yuri (ゆり) 「百合」指以女性之間戀愛为题材的动漫作品,其語源有多種說法。最普遍的看法是,1971年由日本男同性恋雜誌《蔷薇族》的編輯長提倡,將「百合族」作為「薔薇族」反义语而起。其後因日活浪漫情色出版社製作《百合族》系列書籍而廣為流傳,漸成固定用語。关于此类亚文化和出版类别请参考:对隐义的渴望:当代日本的性别,漫迷,和女性向同人的二次创作

美国的漫画流通体系,简单地可以认为其中包含了以下几个部分:出版社,印刷厂和物流中心,连锁书店,漫画书店。连锁书店和漫画书店在终端上来说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部分。先说漫画书店。

在美国,漫画书店的店主会提早两个月收到来自出版社的预订目录。通常标记为四月的预订目录,书籍会在六月份准时送到店主的手中,以确保漫画店的资金运转。漫画行业是个快速消费行业,而且除却收藏家市场,漫画市场本身是个极为喜新厌旧的市场——上周的发行物在本周已经是过去时了,即将进入收藏家市场。由于这种高运转速度和高度的喜新厌旧,漫画店不会考虑预订多于可销售范围的存货。专业的漫画店对顾客管理是非常精细的——店主清楚每一个顾客的偏好和口味。消费漫画的人还有一个很突出的特点是“转变困难”——一般情况下很难通过店面陈设来引起老顾客对新产品的关注。更通常的情况是,一部新的漫画需要发行到一定的数量,引起了一定的讨论之后,其他漫画的读者才会开始把余光从自己偏好的漫画上转移到那个发行已久的“新漫画”上——当他们发现“这也很趣!”的时候,他们才开始向自己所熟悉的漫画店订阅这套漫画。这个时候,这些新进的读者实际上进入的是收藏者市场——没有什么漫画店会把每月的新漫画囤积成收藏品,因为一部漫画是否能热卖是一场赌博。很多漫画店会因为一个错误的预订决定而最后倒闭。

漫画专门店是大型出版社最为关注的部分和最为保护的部分,原因是这类漫画店和出版社之间有“预订货不可退还”的约定。对于漫画店来说,作出这样的承诺,保证了自己在行业链上得到最大的利益分配;对于出版社来说,通过预订不可退还制度,可以最为准确地预测到印制数量,从而避免了囤积——在预订目录上,对于新出版的漫画,出版社一般会提供“喜欢某类漫画的读者应该也会喜欢这本漫画”的指导信息来帮助店主做出预订决定。漫画店的订单是时间敏感性非常大的订单,而且资金的运转直接关乎这类小而专业的漫画店的存亡,于是在出版社无法遵守时限供货的情况下,订单就会自动转成“预订货可以退还”的状态——所以各大描画和漫画编辑部相关的漫画,无论是日本还是美国,都有这类描述编辑部在截稿日前后和作家漫画家一起经历“修罗场”(指和众多助手一起连续几天不眠不休地赶稿的时期)的场景,为的就是守住截稿日供稿的承诺。

那么在这条供应链上利润是如何分配的呢?以一般向连载单行本为例,在每本约10美元的售价里面,漫画店的利润是5美元——据Diamond的编辑所提供的信息,在漫画行业里面终端和前端五五分成是行例。在剩下的5美元里面,货存和配送商取1美元,剩下的4美元归出版社。

再说连锁书店——以及为什么连锁书店里面我们几乎看不到什么漫画。连锁书店因为控制着大量的客源,所以对上游供应商的叫价能力比较强。在漫画上架方面,连锁书店也有着苛刻的条件。假如一部漫画在一周内预计能出售3本,那么连锁书店会要求出版社提供10本用于陈列。最后剩下的库存连锁书店会全数退还至出版社并要求返还货款。因此,假设某连锁书店的店面有100间,那么为了卖出300本漫画,出版社需要额外印制700本。并且如果无法销售的话,这700本漫画会悉数退回到出版社——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大型连锁书店如B&N里面并不容易见到开架销售的连载漫画。

在生存现实如此残酷的漫画界,yaoi类别却在商业志中逐渐成为各大出版社关注的市场增长点。在这届Anime Boston的商业场区中共有四大主要的单行本发售点,出售过去及最新出版的单行本。出乎意料地,这四家书店都设置了yaoi专柜,同时有熟知yaoi作品并且能一眼识别出该类别的读者的导购员进行辅助销售。这四处专柜开架销售了共计超过500种不同名目的yaoi作品,全部出自日本女性漫画家之手(主要是June正式发行的yaoi类别女性向BL原作。同人本并未统计在内)。全场人气最旺的书店还额外为yaoi设置了一个展示摊位,并有专人把流连于摊位前的读者带到店内的yaoi专柜。——就现场实时统计来看,该书店的陈列展示台上共计有9个不同条目的单行本和两本原画集,每个条目有6-9本的柜面陈列。而开架销售专柜条目数量达到172种。展示台上陈列的单行本在约莫40分钟左右的时间会因销售过半而需要补充,而所有的库存在距离当日商业场区关闭前3小时左右即告售罄,需要重新布置其他名目的单行本进入陈列展示。另外三家书店的yaoi类别销售情况大同小异。——西方女性对日本yaoi的热爱程度可见一斑。

那么个人志在美国的生存状况又是如何呢?在商业周边区除了四大书店有同时代理日本进口的个人志外,场内还有一个专门出售个人志的摊位。摊位的设置和日本漫展上的同人志销售区的设置几乎一样——所有的同人本和个人志都是按照原作名目来分类,其下再按照同一名目下不同的CP来分类。在漫展的第一天该摊位的同人志库存达到800多本,在两天的销售后余下库存为200多本,主要为各个名目下较为偏门的非王道CP同人本。而出自中国同人作者之手的同人本则栖身在位于会展中心三楼的Artist Alley里面作为艺术品而非出版物发行(在商业摊位售卖的日本同人本属于正式出版物)。同时,在Artist Alley进行关于同人题材或者BL题材的创作的画家大部分属于亚裔艺术家,只有少数为本土美国人和西班牙人。(图12–图13)

 

图12:Artist Alley 美国的同人题材画家

图13:Artist Alley 最常见的题材还是《美少女战士》

在大多数关于BL和yaoi亚文化的研究论文中均指出,在此类题材的创作形式上,日本的同人作者更倾向于使用漫画的形式,而欧美的同人作者绝大多数采用小说的形式(即slash类别的作品)。很遗憾,尽管这届漫展上有关于《哈利波特》中的同人二次创作的研讨会,但是在整个展会中我始终找不到美国出版的slash同人小说。

 

充满速度线的聚焦镜头——腐和宅是跨文化跨人种跨肤色的,是世界的

 

同人本分镜及原画:无风 插画原作人设:许斐刚/集英社 《网球王子》文案:武井宏之 《恐山奇妙之旅》,摘自《通灵王》/集英社

这里是充满了各种可能性的介乎二次元和三次元的安全空间,那些在被称为现实的社会中所无法公开探讨的问题这里都可以被充满热情地讨论着。而会展进行到深夜,我们也离三次元越来越远。在这里我们开始走进更接近人类内在真实的私密的幻想世界——那些亚文化里面的亚文化,关于二次元的再创作,那些在《新世纪福音战士》里面被现实世界所异化为袭击地球的使徒(实际上的那个真实的自己),那些只有突破了“幻想即现实”的人才能做到无保留的幻想。

波士顿漫展上关于二次创作的研讨如此之多,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从《哈利波特》的同人讨论,到斯内普的人物分析,甚至他和詹姆斯之间的牵绊,到《未来都市No.6》里面末世图景下的BL故事,甚至是在研讨会《Evangelion:WTF?》里面展示的各种EVA二次创作的成人题材——那些我们隐于人前,却在大脑里面反复播放无数次的妄想,在这里,一年一度地,得到公开的讨论,得到同好们的互相支持和共同探索,得到理解。那些在被称为现实的社会所教导我们要压抑的真实的幻想在这里得到接纳——不仅仅是接纳,而是同好,理解,交流。

图14:《No.6: Not Just Boy Love》的研讨会现场

时间来到子夜,研讨会的话题越发深入。周六晚上从午夜十二点到凌晨一点有一个题为“Yaoi and the West: Where’s the Apeal”的研讨,是关于西方女性为什么喜欢日本的BL题材漫画的漫迷交流。这里是作为丈夫的男人手持摄像机拍摄作为腐女子的妻子和全场的腐女子分享阅读yaoi和BL漫画的快乐的地方——主讲人提及她曾经看过一部漫画,里面一个男人手握着另一个男人的penis,但是由于漫画发行地的审查制度,于是关键部位直接被画成空白(而原画作者坚持不转换机位和角度来用身体遮掩去避免画面直接画空)。当主持人幽默地说,“Then I don’t know where the hell the sperm came from!”的时候,全场的观众爆发出会心的大笑,然后开始讨论在不同的审查制度下漫画是如何被修改,以及腐女子们是如何进行“脑补”的——而且,在场的观众都开着友好的玩笑,默契地不时把目光转向作为工作人员而驻守在调音台的两位男性。主讲人提到在她所做的研究中发现,在美国社会,男性并没有“男性”的社会定义:关于男性的定义都是从“非女性”的角度来入手的:男性不能表达自己的情感(因为女性会相对自由地情感丰富),男性不能是具有滋养特质的(因为孕育和滋养是女性的角色),等等——她把这称为“被损毁的男性”。于是在她的学位论文中,她开始探索美国社会对男性同性恋的态度,男性的社会养成,以及女性如何在yaoi和BL这类题材中去“把男性修理好”。

很不幸,据主讲人说,她的导师坚决无法接受这个选题,最后还说,如果你继续做这类男性研究和相关的腐女子研究(当然,美国本土的“腐女子”被称为Fangirl,和亚洲原产的腐女子区别开来),那么你的论文我无法阅读。于是,她决定举办这样一个研讨会,全程录像,用以告诉她的导师——很多人关心这个课题,很多人会热烈地共同探索,很多人希望理解这个幻想。这个研讨她已经分别在三藩市,纽约,波士顿等多个城市的漫展上举行了。

当晚我身处这个会场之中,作为同样热爱日本BL yaoi的唯二的亚洲人,出乎意料地没有感觉到任何的隔阂。会场中的腐女子们——无论是黑人大妈,意大利的俏女郎,还是普普通通的美国白女子,我们的笑点、兴奋点、关注点、吐槽点,都惊人地一致——恶趣味的惊人的一致。在美国生活的这么些年我从来没有过这样的体验,这是一种如果忽略语言和外貌的差异就毫无差异的一致性。——尤其是腐女子们对自身的恶趣味都着相当的认知,于是腐女子本身就是漫迷这个亚文化人群中的亚文化。因着这种恶趣味而聚集一起的人们对于短短的一个小时的研讨深感不足——在主持人的号召下,大家一致让出会场,在过道上继续研讨——试想,在如此的深夜,在周围都是参加舞会的躁动的人群里面,忽略外界的一切而热烈讨论着最隐于人前而又最真实荒诞的幻想的这么一群人。

图15:桃井晴子(1977年12月14日-)是日本東京都出身的女性歌手、聲優、寫作家。東京都立代代木高等學校畢業。東海大學文學部中退。隸屬於Plug Entertainment。

图16:伊藤香奈子

 

跨页分镜——后末世生存,及那被称为现实的怪物

 

因为2012的缘故,因为日本福岛海啸后一年的缘故,第十届的Anime Boston的主题为后末世生存。在名目繁多的后末世反乌托邦题材的漫画动画里面,各路英雄和狗熊已经先于我们在末世之后的荒漠和枯地上徒手探索着丛林法则下的人性。然而——纵观人类历史,尤其是西方历史,末世论从未消失过。这到底是人类死本能的投射(于是各种外星人和外星力量相继出现),还是仅仅是对现实的不满(然而这个世界从来不会变得更好),漫画家们小说家们都前赴后继地探索着极端环境下人类所能保存的最后的东西——那些使得人能被成为人的最后最根本的特质。探索后末世生存的意义是什么?至少有部分地,我们开始意识到并不需要等到末世的到来我们才能去发现那些特质。我们都不是超人,我们也不打怪兽,但是看着超人打怪兽,我们会意识现世的真实和荒诞,还有活着的美妙。

 

图17:日本311海啸后,微博上被转发近两万次的一张图片。集合了《灌篮高手》、《海贼王》、《幽游白书》等主角齐心对抗海啸的画面。其实这是日本发行量最高的连载漫画杂志《周刊少年Jump》在2008年创刊40周年时,推出一系列海报中的一款,在海啸后与众多日本漫画家为鼓励民众而作的原画一起被广为传播,鼓舞民众进行灾后重建。

掘火的总编在评价漫展的时候说了这么一句话:“这个活动所营造的气氛和参与机会对于这个圈子里的人有着特殊意义,哪怕只是虚拟现实的。其实是一种内心的狂欢。也许一年中只有这个周末。” 这句话正正道出了漫展的核心——这是二次元世界和三次元世界的一次重合。如果没有虚拟现实,我们如何能真实地感知到那个“现实”?只能感知一种现实,和只能感知到自己的幻想,两者是无差别的,因为两者都无法判断什么是“现实”。“现实”不是一个理所当然的认知,也不是一个理所当然的概念,尽管很多人可能终了一生至死也没有想象过比现实更现实的现实。——现实,从其意义上来说,只是对日常生活状态的一种解释和诠释。人类的思维是按故事模式进行的——所以历史总是在寻找一个起因和一个结果,因为人类的思维认为一个好的故事必然有其起因,有其经过,有其结果,甚至有其意义,否则我们会感到“故事还没有讲完”。我们对现实的定义何尝不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而已呢?日本已经有很多的临床精神分析师指出,热爱动漫的人们——那些看上去似乎是“迷失在幻想空间”的人,恰恰是人群中对幻想和现实的界线最为清晰的人。因为能自由进出两个世界,因为能体会不同的“现实”,这群人才对那个“常识”中的现实有着更敏锐的感知。无论是通过白日梦,还是小说,还是漫画,那些敢于去幻想,和敢于去把幻想细节化的人们,他们仿佛同时在过着在尝试着不同的人生——所以我们读漫画,读小说,二次创作。我们不是被迫活在这个现实的人;相反,正正是因为清楚幻想世界的真实存在,正正是因为感知到现实的多种可能性,我们真正出于自由意志而选择生活在这个现实里面,选择这种真实的喜怒哀乐,人间百态。

 

 




19 Comments

  1. 无风
    04/11/2012

    会花好多页面去写一首诗的漫画家不多。这首诗武井宏之用了整整两卷(卷20,卷21)来慢慢描述这首诗。这两卷都是麻仓叶回忆和恐山安娜的第一次会面(恩,曾经cos过恐山。。。。)

    猫又全宗的《与恐山的会面》

    给叶少爷

    至少,等待著你前来的那个人,一定不会让你感到寂寞的。
    至少,即将与你相见的那个人,一定不会让你感到寂寞的。

    被丢在半路上闷闷不乐,在路上閙彆扭垂头丧气。
    爱是
    邂逅·分离·
    盖上结婚头纱。
    与恐山会面。

    给安娜

    黑色千羽鹤,那个人一直很寂寞,又十分神秘。
    在漫漫长夜中,她折了又折,折了又折。
    黑色千羽鹤,那个人一直很寂寞,又十分神秘。
    在慢慢白日中,她折了又折,折了又折。

    很高兴却装出酷样,其实非常想拿到结婚照片。
    爱是
    邂逅·分离·
    盖上结婚头纱。
    与恐山会面。

    给自己

    一千多年来,小生终於能够摆脱寂寞的纠缠。
    尽管如此短暂,尽管如此短暂。
    拥有脆弱之心的小生,终於能够脱下那付寂寞厚重的壳。
    尽管如此短暂,尽管如此短暂。

    众生就算活得再久,还是很高兴能在新年时与他人相遇。
    爱是
    邂逅·分离·
    盖上结婚头纱。
    与恐山会面。

    我这不肖之身,此次体会到无上的喜悦。
    虽然世间无情,然而也无需介怀,只要微笑以对。
    算不上思慕之情的这首诗,即将到此为止告一个段落。
    在头顶上发亮的是哪个地方呢?
    应该是地藏菩萨所在的地方吧。
    爱是
    邂逅·分离·
    盖上结婚头纱。
    与恐山会面。
    再见了,恐山。

  2. 肥内
    04/11/2012

    cos不二的,就是無風?

  3. 无风
    04/11/2012

    肥,我幻灭了么。。。
    那个绝对不是本人,绝对不是本人。。。。。。。。。。。

  4. 肥内
    04/11/2012

    為何說「幻滅」,一開始便無「幻」,何來「滅」?
    倒是比我預期「年輕」得多,哈哈哈哈~
    (那個人不是妳、那個人不是妳……)

  5. 无风
    04/11/2012

    肥,莫非你比我想象中的大????Oh My!

  6. 肥内
    04/11/2012

    因為我想,執業醫生應該不會小到哪裡去嘛~

  7. 无风
    04/12/2012

    不小了不小了。。。。。。别被外表骗了。。。

  8. 肥内
    04/12/2012

    那沒關係,心象決定一切。看起來年輕就是年輕。

  9. 无风
    04/12/2012

    我觉得其实该把我们在你的博客下聊天的东西转过来。。。。。

  10. Gero
    04/12/2012

    不错嘛。该文很不错,能转ACFUN么?能转的话,希望给个回复。

  11. 肥内
    04/12/2012

    懶得搬運了。
    我們網聊記錄太多。
    就讓這些足跡到處存留吧~

  12. 无风
    04/12/2012

    @Gero 可以可以,注明掘火的出处和留个Link就可以了,谢谢!

    @肥:我觉得,我是同时在 1-这里,2-豆瓣状态 3-豆瓣小组 4-你的博客,四处同时留言。。晕了。。。

  13. 肥内
    04/12/2012

    如果將來掘火也有「狀態」,那就會多一處。

  14. VIcky
    04/22/2012

    我怎么不记得有看到网王的cos啊!哎漫展太大了……很多coser撇到一眼没拍后面两天都没再见

  15. 无风
    04/22/2012

    现场其实有四个网王的cos啊。。。我也只见到了另外一个啊。。。(就是海堂!)互留了邮件后我才从他那里看到英二啊。。。不过龙马还是很不幸没有和我们任何一个人遇到啊。。。。不过通过求合影的人我们都知道龙马的存在啊~~~

  16. 小透明
    04/23/2012

    请问博主文章能否转载?转载时会注明作者、出处。

  17. 无风
    04/23/2012

    @小透明:请问是转载到哪里?可以提供一下发布地的信息吗?

  18. 小透明
    04/24/2012

    嗯~想转去这里~http://bbs.acgfuture.com/forum.php

  19. 无风
    04/24/2012

    恩谢谢,请转吧——请注明原文出处(含地址),图片的话请不要转发含cosplayer的图片,谢谢!可以注明图片只能在此原文看到。。。。

留言

要发表评论,您必须先登录

掘火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