掘火档案

A Selection of Critical Mass in Music, Films, Literature and Beyond






信息

无风 发表于10/07/2012, 归类于视觉 景观.

十年户外装备谈

今晚和文文打了个电话聊起过去在国内玩户外的时候的各种事情,觉得或许写一些装备的东西也会很有趣。事实上开始玩所谓的户外、自驾、驴行,真要算起来最早是1997年的时候了。那个时候主要是摄影——家里有暗房,小学的时候大部分的晚上都是在暗房度过的,可见父母对摄影的热衷。97年到2002年三年的时间算是玩得很疯。那个时候连数码相机都没有,Nikon 90X也就刚刚出个数码后背,隐约记得还过万吧。反正那个时候去一趟山区每天得背20卷胶卷,一台相机,三个镜头——这是我的标准装备。当然相机会不一样,有时候是Nikon FM2,有时候是美能达X700。 12岁的时候印象最深刻的时候就是这样背着背包背着外影包和三脚架在广西的十万大山区爬上爬下,赶日出赶日落赶梯田的光线。这三年时间广西和广东基本上没有我们没有去过的地方。一路上见到的各种事情,各种人生,至今都是无法忘记的少年回忆。

那个时候完全谈不上有装备。南方天气可以,就算是淋湿了也没有所谓。少年人能吃苦,背包难背也毫无怨言。随行的影友都比我大,所以有理所当然地在路途上可以独自沉思不必说话。广西山区很多村头的河边都曾经坐过这么一个端着相机的少年(女)。尤其喜欢不为人知的古镇。所以哪怕是现在,古镇路边喝啤酒都是很能让人畅快的事情。

那时候最深印象的事情是和背包客的第一次相遇。那年我们去粤北采风,春节,很冷。离开南岭第一峰石坑崆后我们到了通天锣——巨大的地下森林。我一个人在洞边走的时候遇上了3-4个高大的背包客。他们刚刚从第一峰露营下来,徒步到地底森林。我看着他们的装备——连外挂的防潮垫我都不认识——感觉到非常震撼。

开始严肃地考虑装备是在大二的时候。那个时候来了一次北京箭扣之旅。在那之前因为去黄山玩而怂恿LSJ买了一个BIGPACK 45L的背包,然后抢过来——大学的四年都是背这个背包的。在箭扣的攀登中我明白了两个事情,一个是我以为自己没有能力攀岩,实际上真要到攀的时候,没有攀不上去的;二是没有装备还是太危险了。

回到学校,认识了一群烧装备的(我自己倒不是装备狂),学到了很多,在一起做社团的过程中学到更多。虽然和烧装备的人一起玩儿有趣的地方在于看到大家花了大量钱去“准备”一些户外状况的应对,却并没有真正去“玩”过,但是在他们那里学到了最原始的对装备的鉴别,这点是非常有帮助的。

大学过的是什么日子呢?晚上哪怕是10点下课,也会顺手拿上鱼竿就去钓鱼到半夜,然后打电话给室友让她们帮忙把已经一直处于打包状况的露营全部用品给我扔下来,就在山里过一夜。半夜用炉头煮个面条,看星星,有时候一个人有时候几个人,夜里钓鱼聊天,有时候还捎上一瓶红酒。一到周末就跳上火车北上。睡火车,露营,实际上花不了几个钱。

 

2009年的夏天自驾露营在五大湖区玩了12天,全程野营烧烤,12天下来连上油费总共两个人花了不到400美元。还有各种路遇狼群的事情。

 

06年的夏天去了一趟塞罕坝,顺道去了司马台和古北口和金山岭长城。下狠心要买好装备就是那个时候。那天我们通过了塌方的公路终于在半夜到达了坝上的军马场住下了,次日凌晨爬山等拍日出。内蒙古那草包别感觉远看那么平,要爬上顶绝对不是看上去那么平。好不容易到顶了架好了相机,哗⋯⋯大雨。我旁边的影友从容不迫地用保护套保护相机,然后站在那儿等,任凭风吹雨打——那是全身GT装备的人。我呢,脚上是已经跟了4年的登山鞋,不防水;衣服什么的就更不用说了。一句话,淋了个落汤鸡。高原的早晨还很冷。那会儿身子好,这么折腾是没有什么事情,但是冷得够呛,并且那天所有的行程都得穿着湿透的鞋子在大约10度左右的草原徒步。那会儿就狠心要换装备了。

目前户外装备最高级的面料当然是杜邦公司的Gore T 系列了——虽然GT面料本身还有分级,但是有一套GT的装备从06年就深植心中了。但是这种全透气又全防水的顶级面料哪是一个穷学生能买得起的⋯⋯于是在大佬的帮助下,我成功在从坝上回家后的那个八月整月不出门,然后用整月的零花钱买回了一双韩国产的普通防水登山鞋。可惜此君仅伴我到08年出国的日子。

07年工作了。顺利败了一套snowwolf的防水——就是太不透气了。结果基本上自己就没有用过。

08年,姐姐我出国了。

美国是户外天堂啊,装备虽然贵但是和国内的比起来那是相当便宜。The North Face满地飞,——而且实际上TNF的背包根本就看不上眼——daypack还可以,普通backpack相当不待见,或许高端的还行吧。Columbia更是地摊货了——但是我极其喜欢他们的防晒服装系列。在美国玩帆船和户外的日子我不能没有Columbia的防晒服装——就这么说吧,我一整个夏天的河面开帆船,却没有任何晒伤,全是Columbia的防晒服的功劳。

出国前败了这个:

 

总体来说这款背包是非常好用的——我原来的BIGPACK45L的容量太小了,装上睡袋和炉头还有帐篷后,防潮垫都得用外挂。工作后第一时间换了一个适合自己的背包——当时广州的火狐狸任何一班的店员都认识,并且因为大学的时候所学习到的装备测试等知识,火狐狸很多年轻店员都是帮我试包的时候才知道背包的各种参数和功能⋯⋯长话短说,最后选定了Vaude. 就当时市面能买到的背包来说,我觉得沃德的背负最适合亚洲人的体型。但是很奇怪的是,当时市面上任何一款的野营包(美国的分类为camping/trecking)都无法适应我的要求;而在我的常规负重只有攀岩、攀石包能符合我对背负平衡的要求,所以无奈地,尽管自己不攀岩,但是使用的确实攀岩包。

这款包是非常推荐的,对于这个容量来说,在不超负的情况下负重能非常好地进行分配,并且在背包调整好的情况下能应付复杂地形(废话!这个攀岩包!平衡当然做得好!)。那段时间还考虑过很多比如Granite Gear的超轻包之类的,但是实际试包和负重测试后发现无论如何都无法符合我对负重分配的期待,而且我要求背包结实——我可不是会买一个超轻包然后舍不得放在地上的人——沃德是当时的不二选择。

这款包到现在还在我衣橱里。在美国因为常常都是开车,连露营都是,所以除非是“严肃认真”的徒步(serious hike),否则需要背负行走的机会其实不多。这款包后来大部分时间借给我一个朋友横跨美国,徒步尼泊尔,去西藏转山⋯⋯此包走过的地方比我多⋯⋯虐待式使用至今毫无任何问题。非常结实好用的背包。

在美国我也曾经考虑过再买一个Vaude的背包,但是非常难找到。中途了为了短徒步的需要,入手了一个Gregory的包。

 

背负系统一般吧。Gregory 和Osprey算是美国户外最常见的背包了,但是都不适合我背。这款怎么说也就是无功无过吧。有一点特别,包放平了能整个打开前面像旅行袋一样取物,但是总体来说不是非常吸引我,反而会让我担心那条受力的拉链的承重能力。自带背包罩是方便了,但是也影响到背负分配(我的腰不好,所以对背负系统的平衡能力和分配能力非常敏感)。这款背包后来就用用于在自驾的时候装配紧急物资了——底部的睡袋仓被我塞进去了一套GT全身。然后包里面是防潮垫睡袋和应急药品,还有御寒衣物。老实说这个包太小了——40L真的装不下这么多东西⋯⋯

最后隆重出场的——始祖鸟!是个玩户外的人都知道始祖鸟这种顶级品牌。那是户外狂人的装备——始祖鸟的设计本部据说个个都是户外装备虐待狂,一个背包设计出来之后设计师和测试员就会背上到处去疯,各种虐待式使用,回来看哪儿不行就再重新设计。始祖鸟的装备每件都是作品,缝纫要求和技术远远远远高于行业标准。整个设计没有任何的使用不便,没有任何多余设计。当然始祖鸟的装备也是各种贵。

说起来从来没有想过自己要拥有一个始祖鸟的名包的。但是⋯⋯还真败了一个。原因很简单,被不合适的装备折磨过的人都懂的。上面的Gregory是在应急出门的状况下入手的,说实在不是非常符合自己的背包。这回外出在Yosemite (优胜美地国家公园)的6000尺高原爬森林感觉上一直被背包拖。回来偶尔试背了一个始祖鸟的包,在背上的瞬间就被征服了⋯⋯

 

在美国作真正的徒步(或者叫驴行吧,trekking), 低于50L容量的背包都无法满足要求,因为和中国不一样,美国的自然环境和徒步环境要恶劣很多(当然中国有很多普通驴行不会去到的地方,但是美国的状况是普通的国家公园如果要好好玩都是需要至少1-3天的徒步的)这款是Altra的65+10L的背包——它有一个90L版本,实际上价钱贵不了多少,但是设计还远比65L容量的要好——但是我是无论如何都用不上90L容量的,所以就没有追求那个量级最优秀的设计。

此包在未做任何调整就背上身的状况下瞬间把我征服了⋯⋯然后知道原来始祖鸟是名不虚传的⋯⋯调整完之后发现非常舒服。背负系统很简洁,但是非常有效。至于可以旋转的腰带,BlackDiamond 有款有同样设计的背包,我背上身简直感觉那是灾难——我背着就不需要走路了,站着都无法平衡负重——所以一度对于任何旋转腰带都敬而远之。但是不愧是始祖鸟啊⋯⋯

另外一个常用小背包是13L的Osprey Viper 13

总结起来,目前我最常使用的是两个背包,一个是上面的始祖鸟大背包,用于徒步运送物资,而上面的Osprey小包用于离开大本营做短徒步的时候随身——Viper 13 里面配备2L的水袋和供水系统,另外能放基本的10件工具和一些零食还有地图,适合大概1-3小时的快速徒步

 

 

登山鞋

登山鞋不需要多说,就说点好玩的吧。来美国的时候发现随身过来的The North Face轻量级徒步鞋不合脚,就入手了一双中量级的深蓝色的GT。在西部从下飞机开始就成了土黄色,一直到离开我才清洗了表面——然后我就理解了为什么大部分的美国的登山鞋都是我感觉“难看得很”的屎黄色——到了户外没有区别的,西部都是荒漠,去哪儿都是黄。

登山鞋+背包是户外最基本的两件装备。——旅行,玩户外,并不是没有装备就不行;背个行军包,或者用大旅行把东西都装了然后穿个胶鞋上路一样是玩,而且实际上我的头九年户外就都是这样玩的。但是好的装备能够减少关节的伤害,降低运动受伤的机会。就鞋子来说,只要是上过大背负的人都能明白,当你背起一个有负荷的背包时,一脚踏进普通跑鞋,马上你就能感觉到什么叫“鞋子的负重极限”。一双高级跑鞋在负重的人脚下可能不到2天就彻底玩完了,至少底会被压得纸一样薄。至于背包,背包最关键的地方就是背负系统——一个好的背负系统能够把质量分配到腰部,调整重心,使得一整天的徒步下来不会腰酸背疼,并且在复杂地形的穿越中保持平衡,提高行进速度。普通户外的话,其实有背包和鞋子就足够了。冲锋衣是更后来的需求。

这是目前在使用中的登山鞋——PS,在美国选购登山鞋最好还是选择regular还是wide。徒步袜子都很厚,就算是我因为跑马拉松而买的the Wright Socks(非常非常推荐这个牌子的袜子!)也很厚。去试鞋子的时候一定要穿登山厚袜子去试,否则回来就会发现真正徒步的时候脚趾头都被挤到一起了,走普通地形的时候很快就磨坏了,走复杂地形的时候根本没法很好地平衡。

 

Vasque的女款 Wasatch GTX, GT面料,Vibra大底。这十年来我穿过很多不同户外公司的各种大底,但是就抓地能力来说没有一款能和Vibra媲美(注意,Vibra是鞋底的商标,而非鞋子的商标)。我在徒步和攀登的时候非常依赖鞋底的抓地能力,用以平衡膝盖的受力。只要不是Vibra底的,就算设计看起来多诱人,都无法使我动心——比起看起来漂亮,实用才是户外装备的选购标准。

这双鞋还有一个特别的地方就是途中脚踝部分突出来的那块东西。那是一个气垫,非常有效的保护了脚踝并且减震。这点在绝大部分的登山鞋都没有的——只要试过了,就能看到它和普通的填充设计的差别。

说起这个,在国内的时候我一度只想要低帮的轻量级GT鞋,但是市面上可供选择的非常少。这是有原因的。轻量级的鞋在美国的各种国家公园偶尔走走标有残疾人标志的轻松trail还可以,只要是中级还是难走的trail,低帮鞋都完全无法保护脚部——美国的trail只有残疾人通道才是铺过的,其他都是只会堆一些石头告诉你该走哪里的自然路,就算是自家后山的state park的trail都常常会有需要找路和决定通行路线的时候,所以为了能长时间行走,脚踝支撑和保护是非常必要的。所以基本上除了去散步的老年人外,真正要走trail的人都是中帮鞋配一个gaiter的。

 

Gaiter的好处在于一来防止碎石灰尘和沙和虫子进入鞋里或者裤管里,二来防草和灌木的刮伤,三来涉溪的情况下在配合防水鞋时可以直接淌水而过不需要把脚光着在冰冷的冰川融水里面行走。用过的人都会习惯了并且离不开它⋯⋯冬天滑雪或者雪地徒步更是必须的标准装备,否则雪全部都倒灌进鞋子了。

 

硬壳(标准冲锋衣)

目前自己最常用的硬壳又是来自始祖鸟的作品,Arctwryx Theta AR,全功能硬壳,适用于所有的户外运动。使用的是三层GTX-Pro材料,和我另外的GTX-PacLite的软壳相比,使用体验要高得多。

 

这件小鸟,除了了用作品来形容外,没有别的形容词了。尤其喜欢的是高口袋开口设计,这样当背包的腰带系上后背负系统不会因此阻碍了口袋的使用。另外冲锋衣底部的拉索是可以在口袋里面操作了,于是在寒冷的时候就不必要把手掏出了调整衣服。帽子是立体成型,可以兼容头盔,并且在帽子的后扣打上的情况下可以带着帽随便动头,不必怕帽子和头型脱离。帽子的松紧还是采用单手操作的设计(所以在雪地和攀岩的时候操作也非常方便)。始祖鸟的设计不简单啊⋯⋯

 

 

 

软壳

美国东北新英格兰的冬天风大刺骨,直到第二年我才发现杜邦公司的Wind Stopper面料是此地保暖的关键——曾经有很长的时间在零下15度的清晨我只需要一顶帽子,一件毛衣,一件WindStopper面料表面带毛的软壳,就可以度过在室外行走和等车的日子了。

 

WS这种面料简直和GTX一样,完全改变了户外的服装重量和习惯。完全不需要羽绒或者太空棉一类极其臃肿的外套,在城市户外完全就能满足日常需要了。而在行进中的冬季户外运动中更是我的必须——一顶有WS面料的帽子可以使得我保持一整天头脑清醒,即使是在大风的雪地。

 

这件The North Face的软壳目前是日常使用得最多的。但是保暖性来说反而没有带毛的Eastern Mountain Sports的难看得紧的WS软壳来得好

 

新英格兰的冬天我离不开这顶帽子。Mountain Hardwear的Wind Stopper防风帽。内层是抓绒。

 

属于软壳的还有最后一个,是在特价的时候入手的,Marmot出品的GTX-PacLite轻量级冲锋衣,还有冲锋裤。PS:Marmot的轻量级冲锋裤非常不推荐,用的是GT-Paclite材料,但是设计是重型裤的设计,我用了一晚次日就拿去退了,入手了Eastern Mountain Sports的GT轻量裤,剪裁要好得多。但是Marmot的Althelete Fit 的三级日常户外裤非常好用,结果趁着减价入手了两条。总体来说Marmot是不错的牌子,睡袋非常棒。衣服和帐篷很受美国人喜爱。

话说,今年2012 US Open 美网公开就是穿这个去的,狂下雨的时候全场就俺舒舒服服坐在场内不用撑伞⋯⋯不过说实话,这种轻量级冲锋衣next to skin直接接触皮肤的穿着非常不舒适。我有点后悔买了这个,虽然价格很便宜就能拿到一件GT,但是next to skin的感觉不好,所以不适合夏天使用。秋天使用还可以,冬天的话又嫌太薄了而直接上硬壳,所以⋯⋯如果考虑硬壳的话,软壳就别买这个了。如果是普通使用而非长时间徒步的话,这个足够了。否则的话,还是直接上硬壳好了。

还有算半软壳的就是Patagonia的衣服了。城市穿穿非常舒服,没有在野外尝试过。

 

这件衣服还是很推荐的。结实,保暖,轻便,好看。

Columbia的Omni Shield系列防晒衣服,非常轻,防晒效果极佳,年复一年我在波士顿的夏天尤其是各种户外运动的时候必不可少的装备,而且款式很多,防晒指数从15度到50度都有,我一般都选择40度以上的。而且长年都在Outlet有售。美国夏天不能缺少的装备。起码都存有10件以上⋯⋯从出海开帆船以来就离不开这个面料的衣服了⋯⋯

 

 

内层保暖

内层保暖我用过两件Smart Wool, 一件 Ice breaker。 非常推荐后者。

我使用的是260度的高质羊毛。非常值得。一次性投资,好好保护——我是户外功能衣服的轻量高能追求者,不喜欢穿得很臃肿⋯⋯

同时推荐Ice Breaker的同系列260羊毛裤。

 

内衣

CoolMax的贴身衣服是大家都有的了,就不多写了。

最近要特别推荐一个牌子:Exofficio

大家自己去查查。非常功能的内衣。只需要两件就能满足行走16个国家的全程需要,实际上我也用于徒步8个国家公园的旅行,一切如其所说。

 

 

 

睡袋

目前使用的是Marmot的 Lithium, 舒适温标 -14度,极限温标 -34度 (摄氏度),850+度充绒量,1332 g 重量,非常暖和。

 

在综合对比了Sierra Design, The North Face, REI, Marmot等几个主要牌子后,这款可以算是性价比最高的了——综合考量了保暖性、重量、充绒量、体积,最后选择了这款。它的充绒量和保暖性比起比它贵了120美元的The North Face还要更好。如果考虑长期在各种寒冷和恶劣天气甚至多数在高原高山活动的话,可以一步到位考虑这款睡袋。更有米的孩子可以考虑Sierra Design的Dri Down.干得更快的羽绒。——我这么说,是因为确实看到有人在高原雪山上露营夜里打翻了水壶结果睡袋都湿了。⋯⋯另外要考虑睡袋表面的少少抗水性,因为在潮湿环境下,夜里睡袋有结露的机会。

 

自充防潮垫

世界上最好用的防潮垫当然是最便宜的PVC!!但是代价是体积非常大,而且很容易在徒步过程中被灌木挂掉——尽管如此,我还是有5张放在车上。

平时背包使用的是Them-A-Rest的ProLite Plus, 此款的女性版R值提高到3.8,比同款的男性版本要高,比普通ProLite的R=2.2提高了一个台阶。

 

 

头灯

实在是非常重要,必备的用品。BlackDiamond的头灯我用过三款,分别是Gizmo, Spot, Icon 2012

Gizmo是普通头灯——对于我来说,这个头灯仅限于住在山里的cabin时夜里起来找东西用的。和普通头灯没有什么区别。

 

作为中间价位和性价比比较高的,可以选择Spot。Spot的亮度足以在完全漆黑的夜晚在密林中供两个人同时使用。它有散射模式,照的范围大,但是射程短;或者是较集中,射程远。我倾向于总是使用后者,因为美国的森林野兽多,总不希望走到跟前才看到。另外夜里搭建帐篷和烧烤的话,Spot是最基本的装备——低于此级别的头灯并不适合在夜里尤其是雨夜里在密林搭建帐篷。Spot能使得工作效率变高。在Catskill密林夜探的时候就是使用Spot,完全无视了其他所有的头灯。

 

 

最近这次外出考虑到当地的自然环境和野生动物情况,我还是入手了2012最新版的Icon, 亮度有200流明,是Storm (比上面的Spot更高一级)的两倍亮度,而且射程能到差不多200米。适用于头盔。当然代价是电池盒较重,但是头灯的质量非常好。

 

 

 

 

最后是帐篷。

 

用过这么多帐篷,就算人在美国了,还是觉得中国的模仿设计的国产帐篷性价比最高。

从05年使用至今的是国产牧高笛的兰博基尼。在庙湾的帐篷测试中包括Luxe在内的帐篷都挂掉了,但是兰博基尼稳得很,以至于我在里面一夜根本不知道外面的暴风,也不知道很多人连夜撤退。这个帐篷我带到美国来,用到现在了,虽然觉得很想买一个新的,但是在美国就是没有见到比这个更称心的帐篷——我也觉得很奇怪。

 

户外玩法因人而异。装备的需求也是。

关于轻量级的装备,有篇文章写得很好:(英文)http://andrewskurka.com/2012/stupid-light-not-always-right-or-better/

不是轻、薄、小就是好,而是需要看各人在户外的经历中到底追求的是什么。




6 Comments

  1. 张潍
    10/08/2012

    有了这些装备几乎可以不用住在房子里了。。。

  2. 无风
    10/08/2012

    房子还是要舒适很多嘛。。。(泪)。。。
    到了树线(Alpine Line)以上的地方露营还是很爽的⋯⋯
    大峡谷、布莱斯峡谷是北美最佳观星点,高原,远离城市,没有任何人造灯光,并且四个方向全是地平线,看着银河升起降落,还有国家公园的Ranger夜晚讲解介绍星空⋯⋯只有露营的才有机会⋯⋯

  3. 张潍
    10/08/2012

    要星空照!

  4. Redhousepainter
    10/08/2012

    从不玩户外的偶刚刚知道有windstopper一说,请问还有什么其他品牌的windstooper比较好,冬天准买一件。。。。。。

  5. 无风
    10/08/2012

    星空照是胶片,已然打包寄回国了⋯⋯@张潍我12月底估计会在北京呆1-2周的时间,到时候照片呈上。

    @红房: WS是好东西⋯⋯偶在波士顿过去几年都靠它从容过上零下十度还只穿两件的日子⋯⋯杜邦公司一般授权使用它的面料的公司本身就有保证,所以杂牌小牌子是没有办法使用杜邦材料的——就是说,有杜邦材料的衣服都信得过,剩下的就是各自的需要了:长的短的,专业级冲锋衣(始祖鸟一类的)还是普通冲锋衣(TNF的算中高档吧,但是哥伦比亚什么的都不错),另外我还在outlet买到过Addidas的WS运动风衣(我晕!还很便宜!)立马入手了两件长跑的时候使用。

    另外,GT材料虽然不是全功能的防风,但是防风效果也是一流的,同时也防水了,所以也可以考虑。如果不玩户外的话就没有必要追求冲锋衣级别的衣服——我们用这个是因为在山区一天内都会有各种天气变化,所以既要求贴身防水挡风保暖,又要求全透气。

    国内的问题是假冒的太多太多⋯⋯

    杜邦的所有面料衣服都是终生保养的,在美国很多穿了15年旧衣服还一样很好(需要日常保养),要是不满意了要修理,十几年的衣服寄回去,公司很多时候就直接寄回一件新的了⋯⋯所以要是买中高级冲锋衣,一件就终身使用了⋯⋯

  6. L
    11/05/2013

    请问博主有没有什么雪地靴牌子推荐呢?防水(waterproof),保暖(insulated),中高筒。(也是美国东北 city 雪地用,或者偶尔玩雪用)最近在看sorel,就好奇有没有更棒的牌子。谢谢 !

留言

要发表评论,您必须先登录

掘火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