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再次拿到奥斯卡最佳导演,谦逊感恩的致谢辞,华人世界一致赞美。
这是他应得的。试问在我们的世界里面,还有哪位导演获得这个奖项不会挨骂,我的答案是没有了。
一位导演若锋芒太露,会让人忽视或错认作品本身。《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一代宗师》、《西游降魔篇》来自我喜欢的三位华人导演:李安、王家卫、周星驰。三部作品上映期算是比较近,想起这三位的时间比较多,他们都是懂得隐藏自我的人。这时候应该会有人蹦出来评论:你胡说!这三位根本不是一个凳次的!你根本不懂电影装屁啊!对不起,这是我的感受,以及,滚蛋好么?
虽然是两极化的评论,很少有人从思想的角度来分析《西游降魔篇》,也许我没看到。在我能看到的地方,李安、王家卫都很擅长也很容易被记录思想,周星驰却很少。他是搞笑的,可是他也有思想。李安和王家卫是电影大师,周星驰还在喜剧大师到电影大师的路上,好像他也无所谓走到哪里,走到现在这里,已足够我喜欢。
原版《西游记》里面,西天取经的徒弟是谪贬下凡的神仙,被收伏,然后重走“仕途”;《西游降魔篇》却让善良无辜的人成为妖怪,被降伏的妖怪走向取经之路——不需要“神仙”来拯救人类,尽力而为,是我特别喜欢的原始设定。当然我认同,个人视角的切入未必是导演的本意,王家卫的演员在电影成片聆听导演阐述时诧异“哦原来你是这个意思”,在观众看来就更加千种样貌。这样说好了,我对一部电影的理解,也包含一直以来对这位导演的认知,比如,李安绝对不可能拍一部没有想法的烂片。
《西游降魔篇》的特效特技是一种遮掩(市场考虑是另一回事),完全可以忽略却不伤害主题。感受不是用来说服,如果你已经认为周星驰是轻浮的,真的就无话可说。
这是我看周星驰的角度,看到他行走的台阶。
《西游降魔篇》开篇带给我一个震撼,不是恐怖场面,而是那些村民。周星驰永远对小人物的悲欢离合不惜笔墨,遇到无法抵挡的恶,不知道可以信任谁,他们是那么的丑陋、功利、骑墙、愚昧、可笑。好像我们这个破烂不堪的世界啊,几乎什么都包含了,有那么一点熟悉,每天打开微博看到那些没有逻辑的逻辑,无端辱骂和自由表达,那个道士多么像假公知。可是在那个翘翘板面前,丑陋的村民们展现的却是奋不顾身的“我来”,还是那么丑,却动人,自我牺牲很平常。这样用生命去捍卫什么的小人物,可能也会是每天在微博展览下限的人,可能,也会是我。这是他带给我的第一个震撼,周星驰是心有大善的人。坦白说,我做不到这样的宽容。
周星驰对妖怪的恻隐之心,说的是善恶观。善恶从来都是相对的,有时候我们的善恶观非黑即白,却由来已久。河妖和猪妖,原本都是无辜的被错待的人类,因怨念成妖。电影《青蛇》的开篇,人就是人,妖就是妖;人可以活,妖必须死,这种世界观来自不懂爱的法海(可搜索龚琳娜《法海你不懂爱》)。抛开人类沙文主义,随时可以被正义剥夺却死不足惜的妖怪,他们也是那么想活下去的众生之一。漫画家武井宏之《与恐山的会面》,里面有一句:“众生就算活得再久,还是很高兴能在新年时与他人相遇”,这是一种慈悲。
猴妖是个特别的存在,周星驰说的是信仰。猴妖被强制教育500年,在他看来自己就像佛教徒一样,经也读了,顿悟也顿悟了,为什么还是不能被原谅?他有天真的表面,只有那一刻,他的面目露出掩饰不住的狰狞。他是不会感谢玄奘的,他凭一己之力设下圈套,玄奘上当而已。经历500年漫长而孤单的等待,他不感谢任何人,只有不服和怨恨,杀人也无所谓,这是一种接近纯粹的恶,没有理由也可以施恶。他明白那些捉妖人,可是他不明白玄奘,揪光玄奘的头发,杀玄奘所爱,因为他不相信所谓的善,这是一个以暴制暴成王败寇的世界,他边打边让玄奘放下合十的手,别装了你,你的佛根本就不会来救你,这是他对玄奘最深切的体谅。这种执着还是让他动容的,最后出现的佛光,是他真正顿悟的时刻,周星驰却让画面出现幼稚的花花草草,让他像孩子一样依偎在玄奘身旁,丝毫不打算说明也不打算有任何的说服力。
河妖、猪妖、猴妖三位,就这样跟着玄奘开开心心(或者不那么开心的)踏上取经之路。
是否暴力解决了一切,我不这么认为。我试图回忆河妖和猪妖在降伏之前是否有暗示,除了“儿歌三百首”和对嘴吸元神,似乎并没有特别的the moment*。周星驰似是而非的解决了难题,不是他没想到或能力达不到,我猜测他并不那么的在乎你怎么看,甚至还有一点作为喜剧创作人的自觉——这些隐含的意义,但愿观众永远看不出来,说教是一种恶趣味,说教到每个人都感觉到的那么明显就不好玩了。笑一场,少白头。
我不了解郭子健,所以无法猜测他起到哪些关键的作用。王晶看过电影之后说,“谁说郭子健隐形?故事结构处处是他影子,但细节处处冒着周星驰的气息。灵感我猜来自《令人战栗的格林童话》,但周生的性格肯定否认。”这个否认的性格,加深我的想像。
周星驰讲述的爱情,基本都是被错待的执着和深情。撕毁的《儿歌三百首》,因为段小姐不识字拼凑成为《大日如来真经》,这个the moment,我真的很感动。信仰,我没有。我尊重信仰本身,不认同许多人看起来背道而驰的信仰和修行,最终,信仰不是为了交换。
这部电影只看过一遍,有些细节没有翻找资料,比如玄奘的师傅每次教育他的时候,墙上的画和字是什么意思,我相信它是有意思的。
陈玄奘的每一次哭泣都那么好笑,影片结尾的大爱小爱,也不怎么严肃地说了。“有过痛苦,才知道众生的痛苦;有过执着,才能放下执着;有过牵挂,才能了无牵挂”,可能不太合适,我想到《基督最后的诱惑》。
降魔,讲的是寻真。谁都有可能成魔,谁也都可以成真,降魔是简单粗暴的,寻真的路最难走。一万年太久,妖怪们走在路上,还有更多的妖怪要来,愿他们能在新年里与他人相遇。
(完)
*关于the moment,是一种自嘲。
其實我很佩服這樣寫觀影心得的。
且,或許是一件令人喜悅的事情:因為這個世界看似沒有爛片,每部片都有它的位置與意義。
然後,會讓我想到自己每一次那樣認真寫分析到底在幹嘛?
我還真不知道。
並且,我一天比一天相信,這個世界不需要我那樣的文字。
看见这样的评论,很忐忑。
这篇最初发表在博客,在我看来不算是影评,观影心得的说法比较好。
《一代宗师》、《西游降魔篇》都是两极化的评论,对王家卫的分析很多,我觉得有必要为周星驰说几句话。
烂电影也有存在的意义,我认同,比如我极讨厌的《阿凡达》、《赛德克巴莱》:)
所以我真的只是一个普通的不懂电影艺术也不懂技术只有个人观影体验的人,会写一点字而已。
它的意义只为告诉你,我是这样想的。
这个世界最终需要的是你的文字,它们是真正有意义的。
当我在心里骂那种不谈技术只谈感受的乐评时,希望自己也可以多一点自我约束。
不過現實是:這篇文章獲得的「推薦」是高過我過往的文章。
因此可以證明讀者對這篇文章的需求要強過我那些文章啊~
於是我才經常自我懷疑,即使「寫」這個行為我不會猶豫,但「給」是否必要,就有待商榷了。
不過,如果要聽我的真心話,我會說:並不是每一部爛片都有它存在的意義;但每一部傑作都真的必須被創造出來。
不管是音樂還是電影,我都會這麼說。
我不认为你说的现实有什么道理,就像我不信任调查问卷。
不是所有人都愿意接受调查,各种偶然。
写,我有时候犹豫,其实犹豫多过确定。是否给,我也不确定。
"并不是每一部烂片都有它存在的意义;但每一部杰作都真的必须被创造出来",我很喜欢这句话。
只是我也不确定啊,我以为的烂片是否一定是烂片?于别人也是吗?杰作呢?真正的杰作是什么?为什么我以为的杰作就一定比别人喜欢的烂片更有绝对的意义?
所以我只能写,我是这样想的。
可能最大的问题,这个烂片的观影心得不适合发表在这里。
对此真的很抱歉。
拿三个推荐和一个推荐比,没有统计学意义。三万个和一万个还行。这类计较和好片烂片之分都是文人的毛病。
其實我以為我們能就書寫這件事情進行更多的探討。
但如果造成61號公路有這麼些感受,真的很抱歉。
有時候,我只是對於自己的邊緣位置更加邊緣而感到焦慮。
但,或許就跟占星書上說的那樣:是我自己的沒反省造成自己今天的局面。
請61號公路還別離開掘火,真的,我覺得是我自己應該離開。
感謝各位這幾年對我的任性所做的種種忍受與包涵。
肥内,请不要退出,在这里我才是一个格格不入的外来者。
因为工作,我一年也就能写几篇。上次看STING演唱会,时间拖太久,已经写不出来了。有时候我还是希望可以写些什么,不成体统也无所谓。
写作对于你的意义不止如此。
我很想跟你分享,这篇观影心得有一句话,“我猜测他并不那么的在乎你怎么看,甚至还有一点作为喜剧创作人的自觉”。“自觉”原本写的是“任性”,有一天晚上失眠写的,第二天再看,我把“任性”改为“自觉”。
有时候我分不清任性还是自觉,因为过分自觉,反而表现得像是任性。
要自觉,不要任性,这是我最近的体悟。
退出也是一种任性。
无论走留,继续写,懂的人就是会懂,那意义胜过其他,与读者数量无任何关系。
哈哈,比我們鏟鏟隊裏面吵架耍的耍法好耍。
都不准退,以後多吵吵,有益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