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张潍
问:评论家经常议论,你的电影不断地寻求强烈的风格。你对这一评价有什么想法?电影的安排中你对风格的追求有多重视?
答:我一直在寻找一种风格,这一点非常确定。我认为,每一部电影总要找到它独创的语言表达。这不仅是关于如何设定某些场景或如何排列顺序的问题,还是关于所有我们在电影中使用的“材料”的问题,比如摄影、声音、噪音、音乐和演员。
问:演员从哪种意义来看是“材料”?
答:完整意义来看。电影准备拍摄的阶段中,或甚至在拍摄过程中,我可能都不和演员交谈;用别人的说法,我不“跟他们解释他们的角色”,即我不会为他们讲明白他们要扮演的角色的意义何在。如果我为他们解释了什么,那是因为我把表演看作帮助导演阐释一个观点的手段,不论是用比喻的方法还是完全概念化的方法。简单说来,我强迫自己去逼演员把天分表现出来,而不是展示智慧。然后我就选择我所需要的。总之,如果我错了,就等于:“这样可以,那样不行。”这是判断错误的问题,不是方法问题。
问:人们可能会认为,你把所有的演员都当作没有区别的、没有名字、没有理性的物质。
答:是吗?我没有这样认为。我很清楚,有些演员是非常聪慧的,有些演员则不是。但是我想用一个悖论来解释这一点。拍摄时,我不信任那些聪慧的演员,因为他们自己就变成了导演。
问:总之,演员应该相信他们的天分,导演应该信任他们的头脑?
答:并非完全这样。我也经常相信自己的天分。如果不相信自己的天分,我就不会在那些荒唐奇怪的情况下工作。然而重要的是,(我)并不需要完全依照剧本中写好的来做,也不是走另一个极端,不停地改变,不停地根据拍摄当天、布景、情绪的变化来调整。重要的是去拍摄已经全部设想好的电影的第一个镜头。据说我在拍摄中很迂腐,还拖延时间。但事实是,准备拍电影时我可能更迂腐,拖的时间可能更长,准备阶段是拍电影时最困难的阶段。你想要做的、想要说的都想清楚了时,你就可以放松了,可以自信地信任你的天分。你明白,所有这些都是神奇的良好意愿的一部分。
问:我们来聊聊对技术的不断追求吧。你是怎么寻找技术的?
答:首先我得说,我是从负面情况来判断的,从当前技术和方法的困乏来看的。讲述故事时我改变了很多东西。我还想改变得更多。《奇遇》(L’avventura,1960)这部电影中,我想为每个场景都建立一个特别的、独一无二的方式。我希望电影在持续创新的刺激中诞生,哪怕创新会改变某些内容。
问:比如哪些方面?
答:比如,布景的问题。这部电影的布景不仅仅是不可缺少的部分,它是极为重要的。我感觉到得常常打断拍摄,插入很多可能看起来形式化或无关紧要的拍摄框架——也就是说,纪实拍摄(龙卷风,大海,经过的海豚,诸如此类的东西)——对我来说,它们在现实中是不可缺少的,因为它们“帮助”我形成这部电影的想法。
问:你的想法是?
答:我想的是对事实的观察。我们如今生活在一个极端不稳定的时代——政治不稳定,道德不稳定,社会不稳定,甚至物质也不稳定。我们周围的世界和我们内在的世界都不稳定。我拍的是一部关于感情的不稳定、关于感情奥秘的电影。这些人物发现自己在小岛上,在一个富有戏剧性的情况中;一个女孩在聚会中失踪了。他们去找她。那个爱她的男人肯定很着急、不安、焦虑。开头时他的确如此。但后来,慢慢地,他的情绪没那么强烈了,因为它们没有力量。接着他就不想去找她了;他已经不着急了。他被其他的情绪吸引,被其他“冒险”吸引,被其他不安定、不稳定的经验吸引。
问:这是不带评判的对道德状况的观察吗?
答:明显是这样的。我个人,作为一个对世界有自己想法的人,是这样想的。如果有人从电影中看到了其他意义,看到了除此之外、更明晰的意义,那就表明事情已经朝着那个方向发展了。
(In Mondo Nuovo 27 (December 1959), reprinted in L’av’uentura, edited by Thomas Chiaretti (Bologna: Cappelli, 1960). Translated by Allison Cooper.)
问:这是不带评判的对道德状况的观察吗?
答:明显是这样的。我个人,作为一个对世界有自己想法的人,是这样想的。如果有人从电影中看到了其他意义,看到了除此之外、更明晰的意义,那就表明事情已经朝着那个方向发展了。
=======================================
侯哥唱:四十以后才明白,该来滴早晚会来^-^